当前位置:主页>演艺音乐>综艺>正文

每部翻拍片都是一次跨文化转译的考验(2)

2022-11-24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京百家 点击:

分享到:

在满足“类型”层面基本要素,也就是点出影片“母题”,对该类型所蕴含的人类共通问题做出回应后,翻拍片更需要完成跨文化的故事转译。原作影片在跨文化传播中,观众就很容易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形成对影片的“误读”或理解障碍、主题偏差,翻拍片则更可能遭遇“文化壁垒”“文化折扣”带来的冲击。本土化转译,既要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习惯、价值归属,也要考虑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受众文化心理和文化消费习惯、审美期待等综合因素,需要努力为翻拍片提供适合其生长的文化土壤,而非简单粗暴不顾文化语境的单纯移植。

当前国产翻拍电影佳作少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重“形”不重“神”,乍一看故事模仿得很像,但在改编中既丧失了原作的深层主旨,又没有赋予影片更加本土化的精要,显得既没有“化用”好原作,又未尊重本土观众审美品位。

达到上述两方面标准的翻拍片基本不会“翻车”,而优秀的翻拍电影还会为影片增加多一点“调料”,即源于原作又高于原作的新意。类型元素和原作框架本身已经基本限定了翻拍片的大致走向,要做到创新就只能在影片的“本土移植”方面下功夫。一种做法是紧贴原作,保留最基本的故事情节,其余内容全部换成更“接地气”的本土内容。如翻拍自《十二怒汉》的影片《十二公民》就将原版中的美国司法公正、种族歧视、阶层差距等议题改为空巢老人、代沟矛盾等更贴近中国观众生活的主题;还有一种做法,也是保留基本故事情节,但有意模糊时空背景,重心并非让观众联系现实,而是沉浸在剧情推理中。如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的影片《误杀》,就将故事场景放在泰国,加入对《监狱风云》《肖申克的救赎》等影片的戏仿,引导观众跟随主角展开与恶势力斗智斗勇的头脑风暴,不仅赢得了票房和口碑,而且形成了新的IP,将于今年贺岁档推出第二部。

正如学者乐黛云所言,当两种不同文化接触时不可避免会产生文化误读,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不见”与“洞见”,面对文化差异,翻拍电影不单是回应市场热点的商业运作,更是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载体。在全球多元文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走心”又“接地气”的翻拍电影不失为一扇看见世界又让世界看见的文化之窗。

Copyright © 2021-2024 JINGBAIJIA.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京ICP备170009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