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演艺音乐>综艺>正文

每部翻拍片都是一次跨文化转译的考验

2022-11-24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京百家 点击:

分享到:

play 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每部翻拍片都是一次跨文化转译的考验

电影《门锁》跟随女主的“他者”视角和恐怖片惯用的心理暗示音乐,营造出独居女性时刻可能遭遇危险的可怕境遇,而这究竟是女性的臆想、自我暗示还是具有深刻的现实缘由?电影并未对此深究,转而寻找幕后凶手。影片最终落得所有问题都没讲透的“四不像”。图为《门锁》剧照

刘春

观点提要

翻拍片如何令喜欢原作的观众重温经典并感到新意,如何令不了解原作的观众接受本土化的故事表达,都是考验编导跨文化“转译”功力的关键。

本土化转译,既要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习惯、价值归属,也要考虑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受众文化心理和文化消费习惯、审美期待等综合因素,需要努力为翻拍片提供适合其生长的文化土壤,而非简单粗暴不顾文化语境的单纯移植。

翻拍自韩国同名电影的影片《门锁》,上映之后未能在主题内容深入剖析、视听手法艺术创新等方面赢得观众的普遍认可,一些影迷对比后甚至认为影片总体不及韩版原作。

有意思的是,韩版《门锁》本身也是翻拍自2011年上映的西班牙影片《当你熟睡》。男主角是一个见不得别人快乐的重度心理疾病患者,其利用大楼保安保管备用钥匙的职务之便暗中破坏他人幸福的故事,带有浓厚的欧洲人文反思色彩。韩版翻拍片保留了男主潜藏在受害女主床下,待其熟睡迷晕她又在清晨悄然离开的主要桥段,叙述重点从西班牙版的施害者变为被欺凌的受害女性。从内容上看,新片《门锁》的故事结构更接近韩版,同时反派男主的人设又带有西班牙版的人格分裂和歇斯底里,但最终在主题浮于表面、人物工具化、叙述混乱、情节缺乏现实逻辑等编导对于影片的失控中,口碑持续下滑。

近年来,同样遭遇“滑铁卢”的国产翻拍片不在少数,“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已然成为跨文化语境中大多数翻拍电影的微妙写照。

在优秀剧本缺乏的当下,翻拍别国影片不失为电影运作的稳妥做法

套用原作已得到市场检验大受欢迎的成熟故事结构,经过本土化改编和更具亲和力的本土明星演绎,不仅缩小了原创剧作的开发成本,甚至还可能利用原作热度减少宣发成本,以“先天优势”吸引观众。在本土电影优秀剧本缺乏的当下,购买海外中小成本高票房影片进行二次翻拍,似乎不失为电影运作的稳妥做法。

以美国好莱坞为参照,多家影业巨头都深谙此道,《龙纹身的女孩》《生人勿进》《触不到的恋人》《咒怨》等翻拍影片都取得了成功,马丁·斯科塞斯翻拍自《无间道》的《无间道风云》,更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等多项大奖。好莱坞的翻拍电影,大多保留原作基本故事架构,删改带有鲜明异域文化特质的民俗细节,调整人物关系和表达手段,加入符合欧美观众文化背景的价值观,正如《滚石》评价《无间道风云》是一部完全美国化了的影片,好莱坞的成功翻拍电影都较完整地完成了影片的本土化改编。但即便有着成熟的工业制作体系打底,好莱坞也还出品了《歌舞青春》《午夜凶铃》《不请自来》等评分并不高的翻拍电影。

事实上,做好跨文化的影片改编并不容易,原作口碑红利恰似“双刃剑”,拉高影片预期的同时也会隐藏不少“雷区”。一方面,翻拍片不等于对原作几乎原封不动的“照抄”或“翻译”。《麻烦家族》《深夜食堂》《我知女人心》《捉迷藏》等翻拍片就吃亏在缺乏创新、过于依赖原作,剧情不符合中国文化和国情,内容生搬硬套,最终形成不被认可的“夹生饭”;另一方面,原作珠玉在前,翻拍片过多或不恰当的魔改,又会被影迷认为不符合原作设定,白白浪费了好IP,如《我最好朋友的婚礼》《新娘大作战》《命中注定》《解忧杂货铺》等影片,均在改编中遗失了原作精髓沦为平庸之作。此外,习惯观看海外片的观众并不必然等同于为翻拍片买账的观众,如何令喜欢原作的观众重温经典并感到新意,如何令不了解原作的观众接受本土化的故事表达,都是考验编导跨文化“转译”功力的关键。一旦处理不好改编过程中的保留和删改难题,就会形成翻拍就翻车、买家秀不及卖家秀的“山寨”作品。

某种意义上,各个国家的翻拍电影都像参与了一场依托原作影片的“命题”大赛。例如,意大利影片《完美陌生人》就卖出了三十多个国家的改编权,国内有学者专做论文对比过希腊、西班牙、土耳其、韩国、匈牙利、波兰和中国等多个版本的翻拍片。在这场思想、艺术、技术的跨文化改编比拼里,中国版《来电狂响》的翻拍只能说不功不过,影片中规中矩的叙事难以支撑过多的相关社会议题,引发的观众共鸣反不及原作隽永悠长。

优秀的翻拍片,能够同时满足观众对于类型本身和原作创新的双重期待

当前国产商业类型电影翻拍对象以美国、韩国和日本电影数量最多,考虑到好莱坞影片公认的工业标准和全球影响,以及日、韩影片相对亲近的地缘文化,这样的选择似乎很合理。然而《小小的愿望》《人潮汹涌》《保持通话》《追捕》等翻拍片与原作相比始终差一口气,这就不得不深究商业类型电影翻拍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类型电影之所以经久不衰,核心就在于每种类型都在视听奇观中蕴含了一种对于人类文明根本问题类似“永恒追问”的迷思,如两性关系之于爱情片、科技焦虑之于科幻片、正义自由之于黑帮片等。类型电影自诞生以来,善于不断自我更新,吸收不同时代、地域的文化特征,对其核心“母题”做出调整,从而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对相似主题趋之若鹜。

在这个意义上,跨文化改编的商业类型电影首先需要满足“类型”的要素要求,如基本的故事架构、人物塑造等都要包含该类型的叙述元素。优秀的翻拍电影,需要满足观众对于类型本身和原作创新的双重期待,当我们观看一部爱情喜剧翻拍电影时,不会预期这是一部恐怖奇幻警匪片,同时还期待看到原作中备受喜爱的故事被重新演绎后再次唤起心灵的慰藉。虽然融合不同类型特征使影片更加丰富多元,也是近年来商业类型电影吸引不同观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融合仍需以某一类型为主才能主题明确、有的放矢,例如翻拍自《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的《西虹市首富》,固然不乏爱情、悬念,终归还是以密集的笑料荣登年度卖座喜剧片榜单。反观新片《门锁》,跟随女主的“他者”视角和恐怖片惯用的心理暗示音乐,营造出独居女性时刻可能遭遇危险的可怕境遇,而这究竟是女性的臆想、自我暗示还是具有深刻的现实缘由?电影并未对此深究,转而寻找幕后凶手。通篇游离于剧情、恐怖、悬疑、犯罪等不同类型要素之间,影片最终落得所有问题都没讲透的“四不像”。

翻拍片不单是回应市场热点的商业运作,更是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载体

Copyright © 2021-2024 JINGBAIJIA.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京ICP备170009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