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祁琦
23天、16场音乐会,30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位中外艺术家……2017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4月16日晚落下了大幕。在刚刚过去的三个多星期内,音乐季用一连串数字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写下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经过多年的城市文化积淀和大批文艺工作者的努力,属于深圳自己的大型城市艺术节庆在3月25日至4月16日成功举办,带着充沛的文化自信站上了“一带一路”国际文化大舞台。
对深圳将产生深远影响
深圳无论是音乐作品,还是音乐艺术节庆,似乎都是从春天开始的。主旋律歌曲创作从《春天的故事》开始唱响全中国,成功模式被多个城市学习效仿;“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则从2017年的春季起航,在23天的时间里持续照亮鹏城夜空,开出一朵朵灿烂的艺术之花。从音乐厅、大剧院、保利剧院到各大公交站、地铁站,一张张宝蓝色的音乐季海报绚丽夺目,飘扬的音符、翻飞的琴键与市民、观众的笑声组成了一曲生动的春日交响。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说,“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立足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一定意义上是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在贯彻国家倡议上的一种文化担当。音乐季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一个高规格的专业运作团队——市政府联合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市文体旅游局承办。艺术委员会的名单更是星光熠熠,叶小纲、张国勇、胡咏言、宋飞、周勇平等20多位一流音乐家和业内人士,组成了阵容强大的“脑库”,负责节目的邀约和遴选。为了培养本土艺术行政团队,市文体旅游局还成立了深圳市国际演出展览交流协会,负责具体执行工作。
作为音乐季的艺委会主任,叶小纲为深圳创作过多首作品,一直保持着与深圳的艺术情缘。在他看来,从《春天的故事》、《走向新时代》到《走向复兴》,深圳的音乐文化在全国独树一帜,每一次重要历史节点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举办专业音乐节庆很具优势。“我相信音乐季的举办对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将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听不同国家的音乐就像看不同国家的翻译小说一样,有很多东西可以琢磨,也能为市民带来想像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开发。”
放眼世界,一个高规格城市艺术节庆对城市国际形象的塑造起着极大的作用。叶小纲说,深圳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象征着一个世界级大都市的起步,纵观世界,国际级的大都市都有国际级的城市艺术节庆。“国之相交在于民相亲,我们在音乐季呈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缤纷多彩的音乐文化,正是体现了一种‘民相亲’。随着音乐季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艺术团体加入这个高起点的国际音乐盛事,我热切期待着。”
吸引业内人士“打飞的”来深
在刚刚过去的23天里,维也纳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国家交响乐团五大名团,李祥霆、宋飞、苏畅、袁非凡、石海彬等国乐大家,加拿大铜管五重奏、立陶宛室内乐团、李高阳爵士乐队等室内乐团,小提琴鬼才罗曼·金、法国竖琴家夏维尔·德·梅斯特、波兰钢琴家亚当·科斯米埃加等演奏家,享誉国际舞台的名家、名团、名作,为深圳观众带来了一场又一场震撼心灵的音乐现场体验。
李小甘部长指出,“音乐季着眼于深圳的国际化建设,汇聚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国际知名艺术家,对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很有裨益”。而如此高规格的演出,不仅吸引了深圳周边城市的文艺爱好者,更有业内人士“打飞的”前来欣赏,著名乐评人苏立华就是其中之一。苏立华4月13日晚听了加拿大铜管五重奏音乐会之后,激动表示:“千值万值”,“真没想到深圳的音乐市场这么好,音乐厅听众素质这么高。”
在认真翻阅“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的宣传册之后,苏立华评价道,音乐季很可贵的一点是,摒弃了国内以往政府做文化艺术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大规模、大投入、低艺术规格、低社会影响,取而代之的是:小规模、小投入(相对那些超大规模的文化活动)、高艺术规格、大社会影响。“文化和艺术赢得的是友谊、信任和尊重。今天的中国,向世界呈现自身文化的精髓,从世界引进文化和艺术的精髓,达到在同一个档次层面上的文化和艺术交流。”
苏立华认为,“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每一场音乐会都突出了三个主题:民族、艺术、交流。重现、诠释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种说法。“民族的可以成为世界的,前提是规格得高,要达到不同文化所共识的艺术规格和艺术品质,民族的才有可能成为世界的,否则,再民族的、艺术的呈现规格低,不可能成为世界的。深圳‘一带一路’音乐季节目中呈现的‘民族的’,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的。”
委约作品体现城市创新精神
鼓励年轻音乐家的新创作,积极委约原创作品进行世界首演,这是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所倡导和鼓励的一块重要内容。印度西塔琴演奏家、作曲家高拉夫·马祖达的西塔琴协奏曲《欢庆》,中国作曲家、中国音协主席叶小纲创作的大型交响乐《长城》和二胡重奏《光明行》,芬兰指挥家、作曲家列夫·赛格斯坦的《第304小交响曲——乐丝》,萨克斯演奏家、作曲家李高阳的《一带一路组曲》,青年作曲家郑阳的单乐章交响曲《远去的桅杆》,旅美青年作曲家李劭晟的古筝重奏《将进酒》,均在音乐季进行了世界首演。
作为音乐季艺委会主任,叶小纲表示,从《长城》的诞生来看,深圳不光是一个能产生诸多主流歌曲的城市,也是一个可以产生交响乐的城市。深圳今后会是有歌剧、有交响乐的城市文化大定位。高拉夫·马祖达告诉本报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深圳。“这次在深圳演出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中印两国是世界大国又是传统邻国,通过这次文化交流活动,我们可以分享音乐的美妙、增进文化的交流,彼此相互了解,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在音乐会上演奏了古筝重奏《将进酒》的古筝演奏家苏畅则表示,在音乐季推出不同乐器的民乐专场,对于民族乐器以及民族音乐的推广来说都意义非凡。而在年仅28岁的作曲家郑阳看来,城市艺术节庆对城市艺术氛围和国际知名度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深圳在经济上一直走在前列,如今在文化领域又上一个台阶。一个属于城市的艺术节庆持续办下去,一定可以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