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4月7日,在贵州百里杜鹃5A级景区内,举办了一场名为“万物声动”的世界音乐节。这场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节,邀请了中外20多个乐队和歌手,集中展现了中国14个民族的音乐特色。这些五湖四海的不同旋律将汇聚成同一种中国声音,向世界传达“我们来了”的讯号!
一场和时间赛跑的音乐节
光看现场平地而起的舞台和灯光效果,高悬的LED大屏幕和声效绝佳的音响,观众们可能不会想到这场音乐节是正月初六(阳历2月21日)才正式开启准备工作,这时候距离音乐会举办还有不到两个月。观众们肯定也想不到仅仅二十天前,这里还是荒芜一片。而二十天后,不仅舞台音响全部到位,甚至为了吸引更多游客的饮食和娱乐设施也已经环绕左右。
所有人都在奔跑和忙碌。记者好几次希望能够采访发起人或者乐队,都会被抱歉地一次又一次告知时间需要推迟。记者好不容易在现场“抓到了”此次音乐节的现场导演吉克哈布。他告诉记者,他今早3点才睡,7点就起床到了现场。但是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疲惫,黝黑的面庞上,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着光芒。
这些忙碌的人群中,也包括200多名来自贵州贵阳和毕节当地大学来当志愿者的学生们。无论是早餐在哪里,还是什么时候有从酒店通往音乐节现场的车,不同分工的志愿者们一定积极回答,即使自己不管也会把负责此事的志愿者的电话发过来。
有一天,记者在酒店吃午餐,和一大桌子人等了40分钟。来自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吴爽一直在餐厅和酒店的厨房间穿梭,催菜,还不停地向久候的嘉宾们致歉。菜上来后,桌上的一个人说道:“看这个小姑娘,眼睛都熬红了。”
一场民族融合的音乐节
虽然是世界音乐节,但是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极具“世界”气质的英文,反而在舞台最醒目的位置,用彝族的文字写着“百里杜鹃·世界音乐节”,这些象形文字有一种很直白而又原始的魅力。
不同于国内的其他流行音乐节,“百里杜鹃·世界音乐节”的“民族”气质散发在每一个角落。穿梭在不同乐团和歌手中间采访,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语言不停地涌入耳朵。维吾尔族、彝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佤族、汉族,贵州的、四川的、北京的、云南的,五湖四海,云集于此。
舞台表演也充满着异域风情,马头琴、弹布尔、陶布舒尔配合着现代电吉他、贝斯、鼓点,融合成震耳欲聋的乐章。
即使是听歌手们唱歌,也不要期待能听懂歌词。有些歌是用少数民族的语言唱的,有些歌甚至没有歌词,只是高亢的呐喊或者如泣如诉的低吟。偶然来得一嗓子,让现场的观众都一哆嗦,整个山谷都仿佛震动了起来。
不过,歌手本来就没有希望所有人能够听懂歌词。那是来自内心的声音,也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乐手们介绍,这些歌有些是讲友情,有些是讲爱情,有些是讲生命,有些是讲死亡。
一场融于自然的音乐节
“万物声动·百里杜鹃世界音乐节”开在了贵州毕节市内绵延的群山里。山上气候变化无常。4月5日,从音乐节正式开始的那天下午,整个百里杜鹃景区都一直阴雨连绵,大雾弥漫。甚至第二天的上午,现场还下起了大雪。4月7日,老天爷才吝啬地放出了阳光,整个山谷沐浴在温暖的色泽中。工作人员都戏称,三天经历春夏秋冬。
但是,久在大城市中奔波、吸霾的人群,还是在这一片冷清、寂静、翠绿的山谷里获得了宁静。窗外,不知名的鸟叫悠远深长;路边,盛开的花朵迎风摇曳。
据山鹰乐队成员、也是此次音乐会的发起者瓦其依合介绍,去年百里杜鹃开幕的时候,他作为演唱嘉宾受邀到此,并在山谷中间欣赏的时候,看上了一片山谷,觉得很适合开音乐会。近处,是平缓的山丘和草坪;远传,是绵延的山形、不知名的树木和喋喋的鸟叫。
这其实也契合着此次音乐节的主题——万物声动。本次音乐节的现场导演、彝族毕摩音乐传承人吉克哈布说:“万物有灵,万物代表着所有自然的东西,彝族人信仰自然。”既然有灵,也一定有声。人在这里唱歌,不仅是与观众的交流,更是与自然的沟通。瓦其依合则说道:“四月的百里杜鹃,拥有全世界最美的杜鹃花海,只有在这里放声歌唱,才能唱出‘万物声动’的意思。“
每天晚上是音乐会的高潮,最受欢迎的组合和歌手登台表演。当记者把所有带来的衣服全裹在身上,哆哆嗦嗦地站在现场的观众人群中,心还是不由自主地热了起来。台上的乐手引吭高歌,台下的观众们为自己的偶像助威。人群中处处都有人随着音乐摇摆起舞。在这片被浓雾、被细雨、被夕阳笼罩的草坪之上。
一场世界的音乐会
当记者第一次看到世界音乐节的这个说法的时候,以为这个题目应该是“世界-音乐节”,那就是世界级的音乐节。等记者进行多次采访之后,才明白,其实应该是“世界音乐-节”,世界音乐的节日。
什么是世界音乐呢?瓦其依合表示,世界音乐是能够区分于西方传统音乐的、极具民族特质的音乐,比如拉美音乐、印第安音乐等。拥有56个民族的中国,可以被称为“世界音乐”的音乐种类肯定更多,而拥有独一无二标签的中国音乐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吉克哈布说,这些传承了百年的音乐,直到现在也充满着令人神往的魅力,那么他们还将继续延续百年。
阿基耐乐队是一支四人乐队,两人来自内蒙古,一人来自北京,还有一个来自新疆。他们的音乐以蒙古音乐为根基,融入很多现代元素。他们说道一次在美国表演的经历。正式演出前,乐队在入住的酒店里进行试音和排练。没想到来了敲门声,一打开门,是一个美国彪形大汉。阿基耐乐队以为自己吵到了别人,刚想道歉,没想到来者是同道中人,听到如此独特的音乐深受吸引,特意前来请教。
中国的民族音乐人,正在用崭新的呈现方式,将传统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大凉山彝族歌手、独立音乐人莫西子诗说:“现在的很多民族音乐人用流行元素,比如电子、摇滚来展现本民族的特色。这是一种‘西为中用’的方式。这些演奏的乐器、手段其实是我们想表达音乐理念的一个手段。”说到这里,莫西子诗拉拉自己的衣领,继续说道:“就像我现在穿得是洋装,但是我骨子里还是彝族人,还是中国人。”
图说:莫西子诗(左二)和乐队表演结束后,和现场观众合影。莫西子诗乐队(摄)
瓦其依合说,音乐是用来征服人心的,美好的东西永远会被接受,能超越一切文化隔阂。这些民族音乐正成为中国音乐的新符号,成为世界目光投向东方的聚焦点。
吉克哈布接受采访时表示,伴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中国音乐会成功走向世界。他说道:“希望有一天(我)能告诉世界,我们(中国)有这样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