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演艺音乐>演出>正文

豫剧向全国辐射正能量的生动案例(2)

2022-09-15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京百家 点击:

分享到:

  “现在豫剧搞得很红火,圈外人感觉好像这个事挺顺利,挺容易。实际上李树建是把石头往山上推,推不动就要滚下来,很费力气。”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王安奎说,《朝阳沟》编导杨兰春有一句话,搞现代戏要有敢死队的精神,现在河南戏剧人就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精神。

  

  戏曲要繁荣发展,没有善于团结艺术家的领军人物不行

  

  中国戏曲有360多个剧种,为什么现在豫剧取得了这么显著的发展势头?回答这个问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戏曲要繁荣要发展,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培养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领军人物。没有善于团结艺术家的领军人物是不行的。豫剧历史上有好的传统,有常香玉这样的人民艺术家。在当今河南出了李树建,李树建及其团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戏曲发展道路,这是了不起的。”研讨会上,仲呈祥回忆起2017年他作为讲座嘉宾参加在郑州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豫剧院团长工作交流会,看到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200多名院团长齐聚郑州,这一幕让他至今感慨:“一个河南豫剧院,可以召开全国豫剧院团长工作会,眼睛不是盯着河南省,而是盯着全国,他们把全部的戏剧生产力、把戏剧工作者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多年来,观察中国戏曲的河南现象,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指出:激活剧目、激活剧种、激活院团,核心是激活人。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集中体现了豫剧人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从上到下有爱才之心、容才之量、用才之能、护才之德,不同地区、不同剧种、不同院团、不同流派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人捧人高,有利于能干的人脱颖而出,这样的氛围极为重要。”巴图指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豫剧人有信仰、有谋划、有行动,很关键的是因为有领军人物,有李树建和他的团队,这支队伍已初具形态。回望、观察其他剧种,背后还缺少类似的带头人和团队。

  

  豫剧做大后,还有多少种可能?

  

  与其他剧种相比,豫剧以前的优势或许并不算特别明显。研讨会上,来自河南的戏曲评论家刘景亮就提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家一直说河南在戏剧改革上比别人慢半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小菊也指出,2000年以前,豫剧虽然市场好观众多,但有点裹足不前,上世纪90年代获国家级大奖的竟然是外省的豫剧团,这对河南豫剧人有很大刺激。但转折自2000年《香魂女》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开始,此后河南豫剧狂飙突进,《村官李天成》《程婴救孤》《风雨故园》《常香玉》《焦裕禄》等,新世纪以来在剧目创作上硕果累累,影响力大了,大奖拿得也多。

  

  刘景亮说,冷静思考一下,为什么最近这20年豫剧能搞得这么热闹,取得很多成绩?一是剧种有优势,南北方都能听懂,贴近生活。豫剧叫座的剧目比其他省多,外省同行到河南一看非常吃惊,一些剧目,评论者不高看,但观众喜欢,说明了豫剧的群众性非常强。二是豫剧有强烈的道德情感,正是一般观众所接受的。三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文化宣传界都是非常重视戏剧,这些年河南豫剧院成立以后,在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多工作,这些经验都值得总结。

  

  面对“引领与创造”这样一个主题,王馗指出,在创造豫剧大辉煌之时,还能有多少种可能让它持续?对此,他提出了几个发展的方向:第一,豫剧做大后,有没有能力影响其他剧种?第二,豫剧做大后,在不同地域能否展现不同的文化风貌?第三,豫剧现有一百多个专业团体,新创剧目总量可观,能否产生几十年后依然熠熠生辉的经典剧目?第四,豫剧从乡土野台走进剧场,产生剧场艺术,现在更有电影、电视、新媒体、小剧场等多种渠道,在多元化的文化空间里,豫剧能否推陈出新?展望未来,王馗说,豫剧要有切实作为,发扬多元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实践,豫剧的艺术理想可以更高远,要有引领中国戏曲的志向。

Copyright © 2021-2024 JINGBAIJIA.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京ICP备170009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