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演艺音乐>演出>正文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戏曲揽胜

2022-09-14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京百家 点击:

分享到: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至今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这40年,中国戏曲经历了从低谷到复苏,从继承传统到创新发展的实践和探索过程,这其中无论是历史剧还是现代戏都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创作观念、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成为更加自觉的追求。回顾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是为了更好地砥砺前行,创造戏曲艺术新的繁荣与辉煌。

  

  历史剧与传统戏

  

  寻求新意蕴开辟新局面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戏曲揽胜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戏曲揽胜

  豫剧《程婴救孤》剧照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戏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探索之旅是从历史剧开始的。改革开放40年戏曲的整体跃动中,历史剧始终表现着自身强大的艺术特质和审美魅力。它取材于历史,立足于现实,借历史的故事叙事立意,用唱念做打的表现形式抒情审美,使历史剧具备了鲜活的时代感和厚重的传统韵味,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戏曲”的新的思想表达方式和艺术风范。

  

  新时代新理念领风气之先

  

  20世纪80年代初,各种文艺思潮和海外艺术之风在国内汹涌而起,对中断了多年的传统戏曲造成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历史剧运用自身具备的成熟艺术表现力,继承传统,探索求变,把握创新,寻求新的思想意蕴和审美表达,开辟了戏曲创作的崭新局面。

  

  改革开放后,在多元的文艺形势面前,戏曲艺术尝试用新理念、新视角,进行新的艺术实践。领风气之先的是湘剧《山鬼》,作品以历史人物屈原为描写对象,将时间、地点虚化,剧作不局限于原有的屈原,使人们从思想的高度、在戏曲艺术审美中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是历史剧创作观念、思想、方法的一次历史性革命。川剧《夕照祁山》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历史和历史人物,使诸葛亮晚年复杂、多变、疑心以及对家乡、家人的思念和生命垂危时的无奈得到了生动表现。京剧《曹操与杨修》刻画了曹操的宏图大志、爱才用才,又揭示了其褊狭、刚愎自用的性格特征;刻画了杨修的气节,又揭示了其为实现报国之志不得不逢迎、依附权力的无奈,作品从创作理念、创作方法上为戏曲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引领了历史剧创作的新风气。淮剧《金龙与蜉蝣》讲述了祖孙三代因皇权而起的生死恩怨,这是一个古希腊悲剧式的故事,赋予人们对权力、对人性以新的思考。京剧《凤氏彝兰》反映了民族之间在伦理道德、理想信念和生存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京剧《大面》运用“神兽大面”道具,展示了北齐兰陵王的两面人生,“兰陵王”一角横跨四个行当,将花旦、文生、武生、花脸四个行当的表演融于一身。京剧《赵武灵王》在史实的基础上经过艺术虚构,书写了赵雍的传奇身世和悲壮命运,构成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戏剧冲突,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40年来,剧作家继承和发扬了历史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传统,从现实感受来写历史剧,把深邃的历史感和对现实的感知、观照与反思交织在一起。

  

  京剧《司马迁》再现了司马迁著史过程中经历的身体和精神磨难及其百折不挠的性格特征,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部历史剧,剧作家有感于此前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而作。京剧《王安石》再现了王安石历经多年实行变法艰难而又复杂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呼唤革故鼎新。莆仙戏《新亭泪》通过“王敦之乱”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放荡不羁、形骸散淡,骨子里却以天下为己任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人物在特定历史氛围中主体精神与个体形式的建构。汉剧《王昭君》写王昭君自请远嫁,面对无奈的人生做出积极选择,是历史剧对于现实人生的深入思考。

  

  不仅新编历史剧,多部根据传统戏改编的历史剧也体现了现代意识。如昆曲《景阳钟》是在昆曲传统戏《铁冠图》的基础上整理改编的,作品保留《乱箭》《撞钟》《分宫》《杀监》等经典传统折子戏,并赋予作品形式上的创新,对原作在思想性、价值观、史学观方面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进行了删减。豫剧《程婴救孤》根据传统戏改编,内容上保留并强化了程婴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忠义”,又赋予这种“忠义”正义的内涵。龙江剧《木兰传奇》将一个演绎了多年的“替父从军”的故事,升华为一个保家卫国、精忠报国的故事。京剧《廉吏于成龙》中主人公既具有真实的历史感,又具备了鲜明的现实意味。

  

  总之,历史剧创作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还出现了大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作品。如京剧《三关明月》、京剧《大明魂》、京剧《画龙点睛》、京剧《贞观盛世》、高甲戏《大河谣》、婺剧《梦断婺江》、秦腔《千古一帝》、湘剧《马陵道》、闽剧《天鹅宴》、评剧《凤阳情》、曲剧《刘秀还乡》等。

  

  多向度的思想意蕴和精湛的艺术呈现

  

  历史剧以多向度的思想意蕴和艺术表达对历史进行观照,依据各种历史题材创作了被当下讲述的不同视角的历史。

  

  晋剧《傅山进京》为文人戏开拓了新的思维视角,艺术而又巧妙地展现了傅山的深厚文人情怀和玄烨揽英才以安天下的胸襟之间的冲突,塑造了一个具有风骨和品格的全新古代文人形象。越剧《陆游与唐婉》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一波三折地表现了南宋大诗人陆游和爱妻唐婉的人生经历和不幸婚姻。川剧《巴山秀才》塑造了思想慢慢觉醒、精神境界步步升华的人物形象,在改革开放初期问世,对于推动思想解放、重整和鼓舞知识分子的精神有着重要意义。闽剧《丹青魂》以一代画圣吴道子为表现对象,揭示了艺术创作与生活、民众的关系以及知识分子的自我超越。京剧《北风紧》通过宋金两国对峙之际,仕金宋人施宜生的两难选择,刻画了仁爱、知恩图报、勇于担当的儒家士大夫形象。越剧《班昭》塑造了孜孜不倦、甘守寂寞的古代女知识分子形象,弘扬了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感和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莆仙戏《秋风辞》以汉武帝的晚年生活为题材,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和封建社会对人的扼杀,把历史的批判与哲理的思考在艺术的层面很好地结合起来。桂剧《大儒还乡》讲述还乡士大夫发现曾受皇帝嘉奖的秦桑政策是坑农害农的假政绩后的自我拷问,警示后人以民为本。昆曲《南唐遗事》表现了李煜、赵匡胤的不同胸襟、意志和历史演进的必然。京剧《范仲淹》描写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坎坷仕途,塑造了“先忧后乐”的古代士大夫形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越剧《藏书人家》讲述了江南著名藏书楼“天一阁”主人用生命的代价守护民族文化的历程。

  

  除正史之外,各地都流传有丰富的民间故事、传说、寓言和典故,将这些题材引进作品是中国戏曲的重要传统。以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促进了戏曲历史题材创作的多样化。

  

Copyright © 2021-2024 JINGBAIJIA.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京ICP备170009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