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演艺音乐>演出>正文

全国文艺综合门户网站(2)

2022-09-14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京百家 点击:

分享到:

  其次,这首诗当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唱词的题目,而且每个题目下都是四段唱词,每段唱词四句,共组成64段唱词,共256句。更为奇妙的是,作为题目的这个字,还都是题目下四段唱词中每一段唱词中的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全部64段唱词中,每段唱词中除第三句的末尾是题目的字外,64段唱词每段唱词的第一句结尾都是 “白愣愣楞”,第二句结尾都是“一点红”,第四句结尾都是“紧包楞”。

  

  第三,它的歌词内容广泛,春夏秋冬、风云雨露、山水花草、名胜古迹、飞禽走兽、日月星辰、君王贤士、文官武将、公子小姐、天仙神怪、琴棋书画、格言哲理、土特产品、乡土民情等几乎无所不包,犹如一幅史诗画卷,让人听后看后心旷神怡,增长了不少知识,用这么短的字数和曲调反映如此多的内容,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在唱词文字的具体结构上,读者从以下例子就可看出它文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晴》字下唱词的第一段“梨树开花白愣愣楞,桃树开花一点红,春雨满地天刚晴,桃梨相映紧包楞。”《空》字下唱词的第一段“茉莉开花白愣愣楞,石榴开花一点红,南园青竹腹内空,竹杆竹叶紧包楞。”《明》字下唱词的第一段“崂山泉水白愣愣楞,乐陵小枣一点红,蓬莱仙阁放光明,八仙过海紧包楞。”《镜》字下唱词第二段“嫦娥奔月白愣愣楞,天女散花一点红,中秋月圆明如镜,星星月亮紧包楞。”除文字结构上的特点以外,《包楞调》的唱词内容广泛,如反映历史故事的《风》字下第二段“月下萧何白楞楞楞,追赶韩信一点红,战马加鞭快如风,文官武将紧包楞。”第三段“人挖运河白愣愣楞,杨广花船一点红,花天酒地刮臭风,祸国殃民紧包楞。”具有爱国教育意义、教人读书向上的如《鸣》字下第一段“岳飞银枪白愣愣楞,风吹盔缨一点红,精忠报国世长鸣,英雄千古紧包楞。”《静》字第二段“诗书画卷白愣愣楞,中了状元一点红,寒窗苦读心安静,苦和甜来紧包楞。”有人曾戏言,“读《包楞调》的唱词,如同见金庸先生笔下所写的独孤九剑招式,名目繁多而又变化万端,且井井有条。”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诗歌要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从这方面来说,这三种美,《包楞调》的歌词几乎全部具有,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了教育的作用,成为了具有“三种美”而又高于“三种美”的特点,这也是《包楞调》的特色之一。第二个特色,就是《包楞调》所具有的花腔特色。花腔是中西皆有的一种发声唱法,以声调多转折、拖腔格外长为特点,主要是在高音区的炫技演唱。但西方应用更为广泛,所以,国外音乐界学者们普遍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花腔,而中国没有。《包楞调》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个论断,填补了我国民间声乐中民间花腔的空白。《包楞调》花腔高音音域音色丰富、清脆,灵活、婉转,特富有弹性,不断出现具有装饰性的华彩曲调,所以演唱者需有优秀的高音区演唱技巧、换气技巧、气量和耐力。由于装饰性的衬词“白愣愣楞”不断出现,有活泼、轻快、动感的艺术效果,演唱者在演唱时不但要注意轻巧、流畅、欢快,还要做好节拍上的强弱处理,在唱到多个“楞”字的时候,舌头舌尖也要具有很好的灵活性,由于曲子中经常出现八度音沉的跳动,在演唱技巧上也出现了相当的难度。所以,《包楞调》也成为了考量演唱者功力一首民歌。

  

  从“一枝独秀”到“满园芳菲”

  

  1962年春,当魏传经和孙啸天两人将《包楞调》曲子记录下来以后,两人又慎重地把曲谱、歌词进行了整理,使原曲谱中的旋律和节奏性更加显露出来,使曲调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于尽情发挥之后,音律又巧妙地翻回到起跳音位上,使人得到极大的满足与享受,进而在翻到起跳音位上还仍觉言未尽意,又通过节奏变化中顿音的突出和短暂休止的调节,把感情流程的静动缓急、深浅起伏以及浓郁的乡土味和民间花腔特色表现得层次分明,细致入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达到了曲尽其美的意境,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新《包楞调》。1963年2月,《包楞调》第一次由县一中学生宋惠芳学唱后参加了县里的文艺汇演,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3月,山东省民歌汇演,菏泽地区的民歌手姚月兰、徐玉娟演唱了这首民歌,受到中央及省音乐界人士的赞赏和关注。会后,上海唱片厂把姚月兰演唱的《包楞调》灌制成了唱片。1964年5月,山东省歌舞团演员张瑛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唱《包楞调》,轰动了民歌学术界,被称为“中国民间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曲”,填补了我国民间声乐中民间花腔的空白。1980年,山东艺术学院的王音璇教授带彭丽媛进京参加全国民族民间唱法汇演,彭丽媛演唱的《包楞调》博得了广大听众和专家的一致赞扬。1982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彭丽媛又一次演唱了《包楞调》,将这首民歌推向了全国,一时间,《包楞调》在各地传唱不息,遂成为了经典。40多年来,《包楞调》久唱不衰,广泛流传,已发展成为包括扬琴、古筝曲、二胡曲、钢琴曲等十几个曲种,并由演唱发展为合唱、舞曲、器乐曲及舞蹈,编入了《中国民歌》,和其它《包楞调》曲子一起出现在了中央和地方的荧屏、舞台上,并成为了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几百个大中型艺术院校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一些大型的正规的歌手比赛还将 《包楞调》列为选手比赛的规定曲目。2002年12月6日,着名歌唱家彭丽媛回到了阔别22年的母校——山东艺术学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彭丽媛告诉记者:“山东的《包楞调》在那个时候非常有名,是记谱最完整的民间小调,我就是从唱《包楞调》渐渐为大家熟悉的。”2006年11月,《包楞调》作为菏泽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市政府公布,2007年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包楞调》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2010年1月,菏泽市有关部门约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唐建平教授将《包楞调》改编创作为了大型交响乐,使之成为了继《金蛇狂舞》之后的又一大型的民族交响乐。

  

  关于传承人魏传经

  

  1978年,魏传经老人退休,在家乡的一处农家小院里安享着幸福的晚年。但是,从事民歌收集整理的习惯使他一直没有闲着,几十年来,他从民间收集的民歌多达二百多首,民间故事八十多个,自己创作歌曲一百多首。其中他收集整理的民歌《花蛤蟆》被收入小学第十册音乐课本。鉴于魏传经在民族文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1989年5月,山东省文化厅、省民委、省文联联合授予他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9年秋,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何昌龄,原武警文工团团长、着名板胡演奏家原野来到菏泽,专程邀请魏传经进行了座谈,并为他题写了“红遍神州包楞调,何人识得魏传经”这样一副对联。2008年12月27日,魏传经被市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楞调》的代表性传承人。

  

  注:此文得到魏传经老人的大力帮助,特此鸣谢。

Copyright © 2021-2024 JINGBAIJIA.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京ICP备170009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