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是舞台上下共同完成的创作,没有观众的笑声,喜剧也就没有了意义。陈佩斯告诉记者,对观众而言,其实很容易就能评判出一部喜剧的技术是“高”还是“低”,也能一眼就看出一部喜剧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但是,并不是技术‘高’的喜剧,对所有观众而言就都是‘好’的,技术‘低’的就是‘不好’的。也有的观众就是图个乐呵,笑过就忘,也觉得挺好,这样的观众还不少。大家各取所需,这很正常,但剧场需要把不同技术层面的剧进行分类,找准各自的观众群,如果一个剧场什么剧都演,那就不对了。”
这些年来,国内喜剧有了逐渐稳定并逐步壮大的“粉丝群”,陈佩斯认为这很让人欣慰。“事实上,包括喜剧在内的广义戏剧,都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界、文化界群体中,必须是市井的、给老百姓看的,戏剧文化本身就是市井文化的一部分。”
陈佩斯说,元明时期,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的戏剧逐渐变成了文人和有钱人的“专属物”。“就像被关进了金丝笼。虽然戏剧的文学水平高了,但离开了市场,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戏剧变成了一些人‘孤芳自赏’的东西,就开始整体走向衰退。这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怎么发展戏剧?发展什么戏剧?关键是要回到市井,回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
陈佩斯告诉记者,从事了几十年喜剧事业,虽然辛苦,却并不痛苦:“还是很高兴,精神上是快乐的。当我的喜剧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时候,我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让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