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丁林摄/本刊
“与过去以静态‘点’的思路谋划区域发展不同,未来将以动态‘链’的思维来推动工作。”
轿车行业的规模经济曲线决定了企业年产量200万辆以上才能良性发展,但中国很少有企业可以做到。原因是各地用行政力量保护当地的汽车生产企业,造成了市场分割
部分产业政策获取成本高、难度大,客观上导致了不公平。对重点发展的产业,建议减少通过补贴的方式支持产业发展,代之以减税降费等普惠性政策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抓住难得机遇,顶住各种挑战,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关键时期。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瞄准“十四五”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2021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着眼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对2021年的经济增速设定了6%以上的预期目标。
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位代表委员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在今年以及“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必须在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出实招、下苦功、探路径,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动态“链”思维推动工作
地方发展思路融入新发展格局
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作为大国,经济增长依靠内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各地方、各行业、各市场主体结合自身优势,找定位、明路径,融入新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地方主导未来发展的思路。
一是抓好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安徽将开展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广东将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探索实施“链长制”;上海将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构建“双循环”的关键抓手,也是各地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突破口。
北京市海淀区是科技创新高地,但目前海淀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服务业占比超过90%,而制造业占比不足10%。较低的制造业占比,不足以支撑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与过去以静态‘点’的思路谋划区域发展不同,未来将以动态‘链’的思维来推动工作。”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认为,站在国内大循环的格局上来审视海淀区产业结构,下一步将聚焦跨区域布局,在更大范围内重构产业链、价值链。
海淀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核心区,积极承接国家战略科技项目,主动担起责任使命。在人工智能、操作系统、集成电路设计、区块链等10个领域强化底层技术创新布局。
“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重点优化升级产业。”浙江省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说,湖州将以数字化、绿色化、品质化、集群化为方向,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全力打造全国绿色智造名城。
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周连华表示,山东经济基础厚实、产业体系完备,有能力也有责任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当地将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作为重点突破方向之一,实施强链、补链、建链、保链“四大工程”。
二是衔接好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亮色之一,区域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国内需求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从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区域发展战略还将持续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将当地发展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相衔接,是各地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上海要做太阳而不是黑洞,在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中赢得自身发展的机遇。”上海市委研究室副主任沈立新说。
江苏省提出将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衔接,把江苏放在全国大循环中谋划、部署,支撑国内循环、促进国际循环。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介绍,将抢抓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机遇,以“沪苏同城化”为契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和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示范。
三是以全局视野来定位自身发展。
畅通国内大循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必然要求。对地方而言,这就需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利己主义,跳出小圈子,以全局视野来定位自身发展。
专家表示,各个地方只有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彻底打通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各种结构性梗阻,中国经济的循环才能真正畅通。
陕西省宝鸡市发改委副主任李金刚形象地比喻:“在双循环中怎么融入?就要找准位置。如同开会,以前是摆牌子坐位子,现在‘双循环’没有牌子了,得自己找。宝鸡就是要主动融入西安的发展。”
浙江省提出,秉持“立足全局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开放发展决策,深化与各国各地区的分工合作、互利共赢。
四是更加重视创新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