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演艺音乐>综艺>正文

白玉兰奖“最大赢家”,《觉醒年代》是如何被“封神”的?(2)

2023-09-13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京百家 点击:

分享到:

海海对这部剧的“上头”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利用吃饭时间追看到20集之后的通宵式追剧,欲罢不能。让她印象深刻的名场面,是鲁迅看大家吃人血馒头,“那场戏让我觉得这不仅是一部电视剧,制作优良、电影式的表达,场面调动、人物调动也会让人感觉很过瘾”。而诸如开篇陈独秀面对学生“伪君子”的质疑时一笑而过的处理,同样人物魅力尽显。

白玉兰奖“最大赢家”,《觉醒年代》是如何被“封神”的?

透过名场面不难发现,这部剧真正吸引观众的仍然是内容和制作本身:家国大义、人物塑造、镜头语言、叙事结构等。只不过相比空洞的爱国主义口号,《觉醒年代》塑造的更多是一种家国命运的跌宕起伏,热血沸腾的人物群像,动荡的年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探索和坚守。

在海海看来,《觉醒年代》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以陈独秀为例,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但剧中也曾多次提到他是封建大家长,这种不偏不倚不虚美不隐恶的拍摄手法,我还是挺喜欢的”。其实不仅是主角人物,诸如刘师培等经常被刻画为守旧派的代表人物,也在剧中给到了更全面多维的解读,而非扁平式否定。

白玉兰奖“最大赢家”,《觉醒年代》是如何被“封神”的?

粥粥其实说不出来具体的上头时间,她更多在感知其中的“韵味”。陈延年捞起蚂蚁的时候、巷子里泥泞的小路,都让她感触颇深,“有人对那条路的解读是,新文化的路虽然难走,但也有一群志同道合且奋不顾身的同志在为它努力着”。

昨日,“《觉醒年代》隐喻”再度登上微博热搜榜。事实上,整部剧中的用典和化典可谓信手拈来,蔡元培三顾茅庐、陶然亭觅知音、毛泽东走过的泥泞小路、金鱼、陈独秀两度为胡适搬砖、胡适的长袍大褂、四合院里的兔子、京剧名段《挑滑车》、陈独秀狱中看到的螳螂举臂,不胜枚举,而这些让整部剧更加余韵悠长。

“《觉醒年代》更像是时代文艺片,巷子里穿着西服的男人,穿着旗袍的女人,就是当时文化交融的味道”,糖宝表示;粥粥则在剧中感受到了“生活气息”,“不像之前的主旋律都很纪录片,叙述多于细节”。很显然,《觉醒年代》找到了严肃题材的法门:比起历史教科书或是过度娱乐化,人物鲜活、真实落地和好故事更重要。

白玉兰奖“最大赢家”,《觉醒年代》是如何被“封神”的?

砥砺前行、逆流而上的觉醒年代里,不只有大义救国的使命感,革命先贤之间的情谊和沟通方式同样在深刻打动着观众。“我喜欢那个时候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相互尊重,存在互相的辩驳但依旧有礼,畅所欲言互相探讨”,粥粥直言,这一点与海海的看法高度相合。

除此之外,诸如旁白等的处理,也受到了海海的力赞:“这里的旁白不是纯粹依照历史事件进行的,而是被放置在人物中,就相当于有人为你梳理了历史发展,让你在看剧的时候能更加完整的代入人物的所思所想和时代背景”。或许更简单来讲,这应该是严肃题材对普通观众的一次“减低门槛”。

《觉醒年代》的延迟走红和快速封神,是网络时代的一次逆流而上,也印证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内容真理。不过它的突围,亦或是网络上34岁以下观众占比近70%的用户数据,真的能说明主旋律题材和年轻观众间的壁垒已然被打破了吗?这仍然值得去探讨。

学英语、写信、狂补历史,年轻人和主旋律的壁垒被打破了吗?

关于年轻观众和主旋律题材之间的契合度,是近年来市场关注的重点问题,当然也不乏头部代表作快速突围一次次提振市场信心,但客观来讲,这仍然不是一个乐观的命题。而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或许应该率先关注:在《觉醒年代》中,年轻观众究竟看到了什么呢?

追剧的过程中,粥粥会经常在同龄人的群里去分享令自己动容的情节,“文笔不好,主要是真情实感”。据她透露,身边很多同龄人和她一样,对于这段“学习过但并不十分了解的历史”,正在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作为学生,剧中蔡元培就职北大校长的演讲,也在让她思考大学的意义,逐渐找回选择专业时的初心。

分享和安利之余,追完剧的海海正在疯狂地在微博、豆瓣等平台上刷新相关话题,“内心很不舍,在我心里它还没有完结”,通过豆瓣小组去了解关于这部剧背后的故事、属于那个年代和人物的故事也成为她的全新寄托。在豆瓣小组里,她知道了陈延年和陈乔年更多没有在剧中展现的一面,也对人物产生了更深的认知。

白玉兰奖“最大赢家”,《觉醒年代》是如何被“封神”的?

除此之外,受到剧中人物沟通方式的影响,她也在尝试通过写信的方式与好友沟通一些学习生活心得。“像蔡元培和陈独秀先生,他们在就一个问题发生分歧时会用辩论的方式去探讨,各抒已见,有文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也有辛辣嘲讽,但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

她进一步解释道:“网络社交的时代,我们的交流都是比较碎片化的,即使是面对面的交流我们也更倾向于使用网络化、碎片化的表达,很难再有系统性的输出,而这种沟通方式其实没办法让人对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进行清晰的表达,但是在写信的时候,其实是可以把自己的思路整理的更清楚的”。

一个属于糖宝的小坚持,是她并没有选择向身边任何人安利过《觉醒年代》。“这部剧不需要这么多的附加条件,作为中国人,就应该好好去了解在那个沉睡的年代里,中国是怎样被少数一群早已经觉醒的人们拯救的历史。我一直坚信,一个人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热爱,那该有多么的无心。”

白玉兰奖“最大赢家”,《觉醒年代》是如何被“封神”的?

在她看来,《觉醒年代》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反响,就证明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越来越热爱自己的祖国了。“当下的市场、长者对年轻观众存在着一些误解,看韩剧追韩星并不代表着不爱国,只是我们爱国的方式和你们不同”,糖宝直言,而《觉醒年代》真正让她触动的现实按钮,是“掌握好外语多么重要”。

透过《觉醒年代》,每个人都有着大到爱国主义、小到现实生活的不同的理解和触动,而这或许正是这部剧能够吸引如此多观众的重要原因。此时再来回看最初的问题“年轻人和主旋律题材的壁垒被打破了吗”,答案或许就会变得更加简单,那便是老生常谈的“内容为王”。

白玉兰奖“最大赢家”,《觉醒年代》是如何被“封神”的?

Copyright © 2021-2024 JINGBAIJIA.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京ICP备170009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