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吃,只有依靠走街串巷,才能生存下去。小吃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也不能匹配所有人的口味,低成本、高风险的运作模式逼迫它深入理解用户需求,不断完善自己。将小吃升格为大吃,既害了小吃,也害了美食城。
然而,《脱口秀大会》却被放进精英文化的殿堂。表面看,脱口秀的“层次”提高了,有利于行业发展,可事实上,《脱口秀大会》因远离普通人,已很难接上地气,只好靠模仿、借鉴来续命。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中,越来越明显的小品化,表演权重明显增加,对跨界梗、点评的过度依赖……已呈现出表演与舞台分离的恶果。
脱口秀源自美国,虽也在电视中播出,但属成人节目,脏话、荤段子满天飞,当然可以清洁化,但清洁化后,它真能变成“阳春白雪”?靠这样的“阳春白雪”,助长的究竟是理性精神,还是反智主义?
脱口秀的格局太小,解构性远强于建构性,很难承托起严肃话题。
所以,《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带给观众的惊艳越来越少,老梗、滥梗、自黑梗泛滥,话题空间依然狭窄。这说明,脱口秀真正的舞台在酒吧、小剧场、社区文化中心、企业年会等,这是脱口秀得到养分的土壤。漠视这个根本,勉强将它摆在大舞台上,脱口秀会日渐退化成小品的“压缩饼干”,最终被观众们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