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演艺音乐>综艺>正文

“卖了良心才回来”:文艺作品中的“高加林”为何那么多

2023-04-21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京百家 点击:

分享到:

play 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改编自路遥1982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近日收官。一部10万余字的中篇小说改编成37集篇幅的电视剧,必然伴随着大量的改编,这也让剧集面临一定的争议。

不过,《人生之路》虽然增加新的人物、新的剧情,但它总体上还是恪守了原著的精神内核,即让小说的“高加林难题”贯穿始终。所谓的“高加林难题”,其实就是小说扉页里引用柳青《创业史》中的那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从小说到剧集,都着重于从高加林的爱情选择来将这个选择难题具象化了:高加林为了追求更好的前程,放弃了深爱着他的乡下姑娘刘巧珍,用小说中所援引的信天游唱词就是“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虽然剧集为高加林、刘巧珍的故事增加了后续,譬如他们都到了上海打拼,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好的人生,但剧情中的高加林同样一度“卖了良心”——他辜负了巧珍。

国外文艺作品暂且不论,国内文艺作品中的“卖了良心才回来”的高加林,从来不是个例。从我国古代流传甚广的“负心汉”戏曲,比如王魁、陈世美,到《人生》中的高加林,再到这些年的一些热播影视剧——比如《致青春》里的陈孝正、《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这个叙事传统源远流长。主人公一般都曾是“穷小子”,他们在人生攀爬过程中遭遇了要爱情还是要事业的“高加林难题”,并纷纷做出过错误的选择。止于对“高加林”的道德评判是粗浅的,“高加林难题”背后隐藏的社会症结值得更多省思。

“卖了良心才回来”

在小说《人生》中,长相俊美,也拥有一定文学才华的高加林高考落榜,乡村学校代课教师的位置又被村主任高明楼挤占下来,心高气傲的他感受到强烈的挫败感。就在这个时候,勤劳善良的农村姑娘刘巧珍向高加林表达爱意。高加林一方面被刘巧珍打动,也从恋人的崇拜里重获某种自尊,可另一方面,他又对这段恋情带有懊悔的情绪,因为这意味着他可能要一辈子绑定在农村的土地上了。小说中反复描写了高加林的懊悔心理:“他感到这样一来,自己大概就要当农民了”“他觉得自己目前的处境,根本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他甚至觉得他匆忙地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发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等于承认自己要一辈子甘心当农民了……他还年轻,只有二十四岁,有时间等待转机。要是和巧珍结合在一起,他无疑就要拴在土地上了”。

所以,在高加林被动“走后门”成为县委通讯组的通讯干事,并在县城里大展拳脚,人生看似要飞黄腾达时,他对刘巧珍的态度明显冷淡下来。当县委常委、县武装部长的女儿黄亚萍向高加林表白时,高加林一番抉择后,抛弃刘巧珍而与黄亚萍在一起。高加林的抉择是出于强烈的功利化诉求,小说中这样写道:“他反复考虑,觉得他不能为了巧珍的爱情,而贻误了自己生活道路上这个重要的转折——这也许是决定自己整个一生命运的转折!不仅如此,单就从找爱人的角度来看,亚萍也可能比巧珍理想得多!”为了避免自己“心软”,高加林咬牙切齿地警告自己:“不要反顾!不要软弱!为了远大的前途,必须做出牺牲!有时对自己也要残酷一些!”

不料,黄亚萍前男友张克南同样是有背景的家庭,张克南的母亲一气之下举报了高加林“走后门”,最终高加林的工作和城市户口被撤销,送回所在大队。“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的信天游响起时,回到乡村的高加林又是一无所有的状态,刘巧珍也已经嫁给马栓。但乡村依然敞开胸怀接纳了高加林,高加林悔不当初,也大彻大悟。

《人生之路》改动了高加林的“前史”:他高考时成功考取大学,但高明楼暗箱操作,让自己的儿子高双星(剧中的原创角色)顶替了高加林的名额上了大学;之后高加林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却又因为学校合并教师名额缩减,错失转正资格……到这里,剧集接续了小说的情节,刘巧珍向高加林表白、高加林接受了刘巧珍;尔后高加林成为县委通讯员后,黄亚萍追求高加林,高加林抛弃了刘巧珍。

《人生之路》同样改动了高加林的“后传”,续写了小说“并非结局”后的结局:一直坚持写作的高加林,小说获奖前往上海,并进入上海的报社工作,凭借写作才能重新闯出一片天地;嫁给马栓的刘巧珍为了给女儿治病也前往上海,同样在上海开辟了更广阔的事业……

这个“后传”,显然让《人生之路》的主题更为宏大且正能量了。但剧情的精华仍然是小说中的核心部分,即高加林在爱情与事业中的抉择,经由高加林这个典型人物“卖了良心才回来”的人生弯路,促使观众思考年轻人的处境与出路。

对“高加林们”仅作道德批判是不够的

诚如开篇引言所说,国内文艺作品中的“高加林”并不鲜见,“卖了良心才回来”的“负心汉”,是国内文艺作品的重要母题。在遥远的《诗经·卫风·氓》里,就有“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叙述。不过民间故事里的“负心汉”,最为知名的往往是那些赴京赶考的穷小子。

在陈世美之前,宋元戏曲中的“负心汉”王魁臭名远扬。穷小子王魁下第失意,受桂英资助,与桂英盟誓不负,后唱第为天下第一。王魁私念桂英玷辱其科名,寄书与其相绝。桂英愤而自刎,化为魂魄向王魁索命,“数日,魁竟死”。

到了明代,陈世美的故事取而代之,经由戏曲和小说不断完善。陈世美高中进士之前,也是穷小子,家境贫寒。十年苦读,家里全靠结发妻子秦香莲支撑。陈世美中了状元之后,就被宋仁宗招为驸马。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上京寻夫。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甚至派人追杀妻儿……陈世美的故事流传甚广,不仅在于故事曲折,也在于它契合民间“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朴素正义感。《人生之路》中,高加林抛弃刘巧珍后,刘巧珍的父亲也是用“你比那陈世美还坏”怒骂高加林。

再之后具有国民知名度的“负心汉”,就出自路遥的《人生》。不同于以往“负心汉”形象的单一和负面,作为经典的文学形象,高加林的意义在于他具备的人格复杂性,他不是一个扁形人物。固然他抛弃刘巧珍的行为遭遇读者的普遍诟病,但他人格中也存在一些优点。高加林既自尊又自卑,既有才华又自恃清高,既吃苦耐劳又脱离群众,既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可坐享不正之风……除此,高加林命运中的一些不幸也获得读者的同情。假若不是社会的不正之风在一开始剥夺了他应有的权益,或许也就不会有他后来的一步错、步步错。

Copyright © 2021-2024 JINGBAIJIA.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京ICP备170009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