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展示的重点是个人的抉择,这个过程里有对当时社会生态的映射和观照,我们看到一个女人不得不为之下坠的通道,她以为没有任何工具帮助她兜住这种下坠的现实,残酷正在于此。许鞍华和编剧的重点是女人为爱牺牲的精神,且不提薇龙,就算是电影里的梁太太这样人情练达的老江湖,在年轻男人面前也是一样。这就愈发显示出,自我牺牲在怎样要求着中国的女性,无论是那时,还是此时的编剧和导演。
被征用的女性牺牲神话
过去的女人被当作了圣地,导演们用她们的牺牲神话献祭自己已经亏空的个人美学。哪怕再扯上家国大义,扯上豪门奇观和无尽的怀旧,都替代不了现代中国女性自我发声带来的光芒。那份光芒在中国电影诞生初期就已经熠熠生辉。拍摄于1931年的《银幕艳史》,宣景琳饰演了一位由烟花地进入电影圈的女明星,红了以后息影做主妇,但很快梦碎被抛弃。于是再次鼓足勇气回到片场谋求经济自立,“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没有男人不会饿死。”女人最后这样下定决心。拍摄于1948年的《小城之春》就更加“不道德”到让已婚的少妇春心萌动至夜闯旧恋人房间。早期中国电影里的女性早已抛开了牺牲神话,抛开了根深蒂固的父权思想分配的牺牲任务,与将中国女性当成纯粹牺牲品的命运做了切割。
导演们忙不迭把圣地征为己用,恰好赶上了移动互联时代的观众,除了提供制造弹幕的机会,不知还能用来做什么。女人在他们的电影里乖顺地生活在表象的氛围中,消失在以她们为名的电影里,消失在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