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丽团长的唱腔让我受益颇多,包括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我借鉴了很多她的唱法。排《秦香莲》时,冠丽团长仔仔细细地给我讲,哪一句应该怎么唱,要把哪个字“提拉”起来唱,一句里面的某个字要有重点,这样就会有层次感,就会出彩儿。我按照她教我的方法唱,果然每次都有提高。
《金沙江畔》是我和施立红施姐的第一次合作。这出戏难度很大,我演指导员金明,其中有一段剧情,是用舞蹈动作取水,那个时候于我而言,无论把握军人的状态还是动作、唱腔,难度真是挺大的,举手投足都不太到位,所以我还去青岛参加了军训,体验生活。排练和演出时施姐都能带着我,我跟着她的节奏,甚至自己都不用考虑,就能把握得更细腻。
有一次演《无双传》,施姐演无双,我演王仙客。剧情中无双去祭扫皇陵,从后面追上王仙客。我俩有一个对视,按排演时的设计,头应该是交叉的,一个往左,一个往右,但演出时我俩的头成一顺了。下来后施姐问我:“建东,是不是我错了,咱俩方向一样了,应该是交叉的啊?”但我觉得没错,我说:“只要眼神对了,感觉对了,就没问题。”我觉得这就是演员在舞台上的一种默契。
从2012年开始,白派剧团成立“白派班”,培养年轻演员。后来冠丽团长让我当老师,这给了我很大提升,我要备课,每句唱腔、每个动作都要反复练,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特别了解年轻人学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坎儿、遇到的困难。学戏真是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速成,得耐得住这个寂寞和枯燥。每天都要练,每天都要去想,去琢磨,不能说我快演出了,排一次吧,这是远远不够的。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来讲,他们可能会考虑价值问题,比如干这一行能挣多少钱,够不够养家糊口?要想成角儿真的特别难。唱戏可能会很清贫,可能在发光之前要坐若干年冷板凳,但是我觉得,既然喜欢这一行,爱这一行,就要把它当事业来干,不求回报,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陈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