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士兵突击》剧照
对话嘉宾:
李京盛 文艺评论家、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饶曙光 电影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高希希 著名导演,代表作《历史的天空》《幸福像花儿一样》《大决战》等
很长时间里,军旅剧一直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吸引着观众,成为现实题材国产剧的重要一脉,军旅题材也成为主旋律影视创作的一座富矿,诞生了不少经典作品。
近年来,一方面,军旅剧在不断尝试拓宽细分题材,展现多元军种,力图对中国军队进行全景式的观照与呈现,另一方面,部分军旅剧因为人物的失真和情节的虚假引发观众的不满。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军旅剧?如何为时代、为人民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军旅剧?我们邀请知名导演和评论家来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编者
军旅剧是主旋律的最好载体,对于价值观的引领、历史观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汇报:从《高山下的花环》开始,军旅剧可以说是国产剧中的一棵常青树,仅新世纪以来,就涌现出了《历史的天空》《DA师》《亮剑》《归途如虹》《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等众多聚焦不同兵种、不同年代、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经典作品。为什么观众爱看军旅剧?军旅剧的特殊价值体现在哪里?
李京盛:军旅题材确实给中国电视剧长廊贡献了很多让观众记忆深刻的军人形象,比如姜大牙、龙凯峰、李云龙、许三多等等,而军人形象是有神圣感和象征性的。观众爱看军旅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源自老百姓对于人民子弟兵的感情,他们——尤其是青年一代——希望从军旅剧所塑造的军人身上感悟人生价值,汲取奋进力量,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和自豪感。
更重要的是,军旅剧是国产剧中主旋律最好的承载题材,一方面是它能够展现我们的强军之路、强国之路,另一方面是,它天然地包含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不管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代,这都是军旅剧的灵魂所在。没有这种价值高度,军旅剧就很难受到观众的喜爱。
饶曙光:在电视剧整体的生态环境当中,军旅题材影视剧是受到观众特别欢迎的一种类型,在整个电视剧体系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从个体的角度来讲,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英雄的照耀和指引。军旅题材影视剧塑造的英雄,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年轻人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孩子,尤其是男孩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军旅题材的影视剧能够满足他们对于英雄主义的梦想。而对群体而言,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展现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和峥嵘的岁月,对于观众了解那段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军旅剧应该塑造时代偶像,而不是时尚偶像。如果一开始就想着往炫酷走,那肯定跑偏
文汇报:军旅题材是主旋律影视创作的一座富矿。对标经典,近来的一些军旅剧似乎并没有满足观众对于优秀作品的更高期待。观众批评某些作品兵味不足、流于戏说等等,尤其不满意军旅剧创作中出现的时尚化、流量化倾向。怎么看待今天部分军旅剧创作的误区和问题?今天的军旅剧创作应该从经典中吸取怎样的经验?
饶曙光:我对当前军旅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整体状况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也在不断满足观众的新需求。比如表现战争的《大决战》和《功勋》中的《能文能武李延年》,表现和平年代部队生活的《特战荣耀》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就拿《特战荣耀》来说,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非常符合人物成长轨迹的定位,也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军人新的气质,是在《士兵突击》基础上的一个很大的拓展。
经典作品是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具有很突出的位置,但是经典并不代表军旅影视剧创作生产的常态,我们也不能总是拿最好的影视剧去要求所有的作品;时代在变化,观众群体也在变化,我们不能老拿《士兵突击》的那样一种模式来要求当下的军旅影视题材的创作。
我也注意到当前部分军旅剧确实存在问题,比如起用流量明星来饰演军人之后,一些明星自带光环,身上总有甩不掉的明星痕迹、明星做派。问题不在于流量明星转型来演军旅剧,而在于当他们扮演军人角色时,一定要忘掉自己,通过深入生活去融入角色,从而更好地塑造出观众能够接受和认可的军人角色。同时导演也要有效地控制他们表演中偶像的成分,要帮助他们更好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李京盛:由于表演能力的薄弱、生活阅历的不足,确实有一些年轻的偶像明星在军旅剧中没有塑造好军人角色,引发了观众的不满。但是把责任都归在偶像明星身上是不公平的,并不利于我们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真正的问题在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上。
观众对于今天一些军旅剧的不满,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点,即内容不真实和艺术不真实。
内容不真实主要是指,以往那些经典的军旅影视作品,除了有一号人物之外,更多地是在塑造军人的群像。前面我说军旅题材天然地带有英雄主义,而中国军人的英雄主义是一种带有集体主义精神的英雄主义。比如《士兵突击》里边不仅仅有许三多,还有史今、袁朗、吴哲甚至包括成才,很多人物都栩栩如生。而今天不少军旅剧为了突出偶像明星,把所有的高光都打在一个人物身上。这恰恰不是中国军队所倡导的精神,也不符合老百姓对于中国军队的认知。此其一。其二,军旅剧一定会表现人物的成长,为什么我们把部队称为大熔炉?因为那是一个把怯懦变成坚强、把平凡变成伟大、把渺小变成崇高的地方。所以经典作品通常都会书写一个平凡普通像泥土一样的孩子,如何经过军队的淬练而逐渐向着坚强、伟大和崇高生长。但是今天的一些军旅剧在表现军人成长的这条线上越来越弱,观众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像超人一样无所不能的新兵蛋子,桀骜不驯,自命不凡,然后通过军旅生活的淬练而变得平凡,成为普通一兵。这就把两个维度给颠倒了,观众因此感到不真实,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