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妇女要照顾家里老人,还要教育儿女,给她们提供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是创办箱包厂的初衷。”王恒亮介绍,最近两年,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收到的订单越来越多,公司更新了生产设备,扩增了就业岗位,2022年公司销售收入更是达到1700万元。
“虽然更忙了,但员工工资也涨上去了!3年前,大伙平均每月挣2000块,现在手脚麻利的工人一个月能挣6000元,比城里一点不差!”谈到公司效益和员工工资的同步增长,王恒亮显得非常自豪。
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出家门进厂门”让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受益,日子越来越好。
在德润工艺品生产车间内,58岁的戴明恩正在飞速地给柳编提篮安装提手,一挑一压,一勒一编,一只完整的提篮就制作出炉。
“在厂里上班,收入有了保障!”戴明恩介绍,自己曾是个体户,以前除了编制产品,还要操心购买原材料,如今在厂里上班,按照计件算工资,每月收入能拿到四五千块钱。
据了解,目前仅仅在郜台乡,就有34家柳编企业,带动周边2万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有田的种田,有技术的办厂;人居环境优化,生态旅游红火。灾后重建3年来,阜南蒙洼蓄洪区人民变水害为水利,与水共生,借水生财,闯出了一条致富路,“临水而兴、人水和谐”的幸福生活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