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上,肢体戏剧《南柯一梦》演出正酣;咖啡馆内,环境戏剧《美‘喵’人生》先声夺人;校门口即将出发的公交车上演《最远的71路》……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昨天揭幕。未来一周内,六部委约作品及近百场剧场演出、教室演出、户外演出、专家讲座、视觉展览等活动,将在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区、马兰花剧场、黄浦剧场等连续上演。
年轻有活力敢尝试没束缚
作为艺术节品牌活动,“扶青计划”已步入第8年,今年迎来7位青年艺术家的六部委约作品。昨天委约作品《双城记》亮相黄浦剧场,该话剧改编自剧作家梁赞诺夫《命运的拨弄》。主创周涛在保留原作戏剧张力的同时,把故事“穿越”至21世纪,凸显“物质的压力从未消失,人类对爱的真挚探寻才是永恒”的主题。同一时间,音乐会《彼岸》亮相马兰花剧场,委约作品《际空之响》首演,主创徐志博力求通过新媒体技术使音乐超越“听觉”。
《捉影》今明登陆上戏新空间剧场,其灵感来源于古代传奇故事《镜花缘》,剧本完成于2017年底,今年4月与“扶青计划”不期而遇。《捉影》借由“影子”这一核心意象设置三段皮影戏表演,也是人物关系的3次反转。在“扶青计划”复评现场,评委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这些影子如何在舞台上呈现。《捉影》剧组决定将传统皮影、人影和人偶同台,给出满意的答卷。最后一段“龙和虎”的华彩表演中,京剧武生出身的演员籍兴凯戴着虎头,手持虎形杖头木偶,一边自述身世,一边操偶表演。出现在舞台上的老虎杖头木偶由福建非遗传承人杨亚周设计制作。《捉影》导演朱志钰还巧妙地将剧中意象化片段,用戏曲唱念做打的程式编排出来,“没有戏曲底蕴的观众也能看懂,这是对传承的尊重,也是创新的魅力。”
《捉影》7位演员分别来自话剧、戏曲、舞蹈、木偶等不同的专业背景,主创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26岁。在制作人方丹杰看来,这正是“扶青计划”的特点,“年轻、有活力、敢于尝试、没有束缚。”“扶青计划”导师孙孟晋看着《捉影》从剧本落地到走入剧场,一步一个脚印成长,“我们在初评时候就注意到这个剧本很有意思:荒诞离奇与巧妙对应,是一部探讨艺术与生存关系的好戏,剥开人性外壳的意识觉醒,特别期待它的舞台呈现。”
更多长三角新作明年亮相
前晚先期亮相的委约作品舞蹈剧《易》、现代舞《冷感人》和新媒体表演《分身·源启》都充满年轻创作者的思考。《易》灵感来源于《易经》,主创李源借由“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当代舞融合古典舞,希望启迪当代人寻找心灵的一隅归属;《冷感人》通过主创段婧婷、钱婷婷的多元艺术创作,诠释现代人的“冷感”;《分身·源启》取材于《山海经》,主创张屹南借由新媒体技术及诸多媒介幻化出古老的神话传说,构建了一个虚拟与真实交织的世界。
经历多年发展,“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已在全国及海外打响知名度,成为未来新星的展示平台。在上戏实验剧院,“艺术行动”中央音乐学院室内歌剧展演专场亮相;在黑匣子剧场,是由北京电影学院带来的话剧《我想很早认识你》,以话剧《俄狄浦斯》惊艳2018年“青创周”的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带来的话剧《记忆碎片》。明年起,还将有更多长三角地区艺术院校青年学子的新作亮相这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