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正值“南社”创立110周年。12月11日晚,在上音歌剧院,由上海金山区出品的《南社》原创历史话剧正式上演,通过挖掘、演绎深埋历史烟尘中的动人故事,让“南社”这颗中国近代史上璀璨的明珠再度散发光芒。
南社的110年,也是见证了整个中国革命历程和近代理想主义光芒的110年。1909年南社成立,中国有抱负、有理想之青年,努力在一片黑暗之中擎起了手中微弱的烛光,用文学、艺术、思想和战斗文章的力量,从一次次“雅集”开始,点燃了整个中国革命的思想之火。柳亚子、高旭、陈去病、姚光、苏曼殊、宋教仁、李叔同、马君武﹑宁调元﹑周实﹑吴梅﹑黄节等名士,以倡导民族民主革命为己任,于乱世汹涌中以笔为刀、追寻真理。南社正是有了这些中国文化脊梁的杰出代表,才会在历史的深远里,雅集于江南,辐射向时代,穿透至如今。
今天的南社纪念馆,就设在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的姚光故居。本着发掘地方历史和人文思想的精神,完成这个上海故事的中国表达,金山区文旅局与张堰镇人民政府决定共同出品《南社》这一原创历史话剧。 该剧邀请到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导演、中国话剧“金狮奖”最佳导演杨昕巍担纲导演,并由其团队担纲本剧的主创。主创团队进行实地采风、资料研究、内容讨论等一系列的工作后,由杨昕巍导演与成都艺术剧院青年编剧龚丽莉联合创作完成剧本。由于历史上的南社成员几乎都非常年轻,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也为了突显革命青年的热血与激情,本剧以年轻演员为主,其中包括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司源、谢海东等,同时又联合了上影演员剧团的著名演员薛国平和吕洋,以及上师大影视传媒学院的老师和毕业班同学一起来参演。
业内人士指出,话剧艺术进入中国的110年来,纯正的文人戏是非常少的,而舞台需要有这样充满人文思考和文学素养的戏剧。特别是在1907年,将话剧引入中国的李叔同后来也成为了南社社员,这也更显得话剧《南社》的诞生尤为必要。《南社》的题材在话剧舞台独树一帜,它是纯粹的文人戏,写出了中国的文人名士、仕子学人,在那样的一个黑暗重重、积贫羸弱的时代,苦苦寻求民族救亡、思想独立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
南社的1180多位先贤学人,在中国的文学、思想、政治舞台上都曾发挥重要作用。本剧所截取的时间段,是南社最辉煌、影响力最深远的时期。本剧的故事,发生在来自江南的七八个朋友身上,他们是读书人,又都是南社社员,他们一起办报社,为民主革命发出响亮的声音。剧中的故事背景依托于真实的历史时期,包括“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曹锟贿选”等历史事件有机穿插其中。很多细节及桥段更是取材于南社社员的真实经历,比如,本剧主人公陈墨白先后办了“民声报”、“群声报”、“呼声报”,就脱胎于当年于右任先生的“竖三民”——“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从1909年到1923年,以一个报馆中发生的故事,以小见大,写出了南社和那个时代历史方面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呈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他们的自我抗争、自我奋斗、自我反省、自我挣扎的状态。该剧的最后,是以南社社员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作为结束,在那个苦苦寻找探索的时代,共产主义照亮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方向,让他们终于找到真正的民族救亡之路、思想之路。
本剧全篇充满了浓郁的文学气息,舞台表现饱含诗意。尤其当以陈墨白为首的南社社员们,在黑暗政权的高压和迫害之下,不愿屈服却又无可奈何时,他们痛苦又绝望地将珍藏的“经史子集”抛向黑夜,却又痛哭着跪倒在地,俯拾起一本本散落的书籍,他们有过不甘,有过哭诉,他们感慨乱世风云之中书籍学问无力救苍生,就连自己都如风中草芥一般无力,但是他们仍旧无法拋舍心中的家国情怀,无法遗忘对这片土地最深沉厚重的爱……这些情节,都给观众带来了震撼。
“这样一场意境唯美的戏,不仅有江南的特色和历史的气质,还蕴含着无限的深情,借人物之口对当时的政治体制、思想之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议论,发人深省。”一位现场观众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