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演艺音乐>电影>正文

独家对话《长城》导演张艺谋 独家对话张艺谋(2)

2022-09-18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京百家 点击:

分享到:

  实际上也不是我改变了,很多的导演都有所改变。他们是在规划人生轨迹吗?他们是在鹦鹉学舌吗?我觉得不是。我觉得它是一个时代,它影响了我们所有的人。这个时代变庸俗了吗?这个时代只是强调娱乐吗?不思考吗?我觉得不能这么简单、武断地下结论,时代远远大于你。

《英雄》片场的张艺谋

  我个人认为全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研究中国电影史,我们学世界电影史,我们都知道当年的新现实主义、新浪潮、德国新电影、新表现主义等等,长镜头、短镜头、蒙太奇,我们一步一步研究过来。当年的电影探讨内心,探讨意识流,探讨生活流,用电影探讨文学领域和各种标新立异的领域,电影承担的是那样的一种可能性。大约1/2的电影真是在追求精神高层的思考的东西,但那个时代迅速地过去了。

  今天谁用电影去做这样的事情,估计就曲高和寡了。现在变成什么?好莱坞大片,动漫、英雄,就这一套。卡通反复的改编,续集、续集2、续8、续9、续10。当然电影人还是会拍各种各样的电影,电影还是百花齐放的,只是现在看什么不看什么决定权在观众。

  观众喜欢什么,流行什么,一定会影响到每个导演。导演当然可以桀骜不驯,鹤立鸡群,坚持自己的某种东西。但电影产业化的制作流程,又迫使很多导演放下身段,融入这个大潮中,然后在其中再去寻找和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我觉得大概所有人都是顺势而为吧。

  所有的指责都是很小的问题

  对着《活着》谈商业,对着《长城》谈深刻都很难

《活着》剧照

  Mtime:从《英雄》开始,你的作品在观众中的争议变多了,这些批评的声音你也听的很多了,你觉得哪些是你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你想反驳一下的?

  张艺谋:批评的声音有一万种,现在挑出来说它太高抬它了吧,我自己觉得没必要。在时代发生变化之后,我们只是顺势而为,我们在学习生存,在学习适应和转变。不以高雅和庸俗来论,我们在磨炼和掌握多元化的适应性,这是一种自然的流程。

  各类批评,你去听吗?你去听的话就忙不过来了。有很多批评是向后看的,那个时代过去了。我也很留恋八十年代,我觉得那是黄金时代,我也很留恋我当年一些作品的创作心态,但是时代过去了。不光是我了,反应在方方面面。文学是母体,反应在文学上就更明显了。

  这些所有的指责都是很小的问题,你不要为它所累,你更不可以针对某种声音专门做回答。何苦呢?做自己的事情。首先不要高看自己,不要觉得自己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导演。然后做你在时代大潮下应该做的事情,你能做的事情和你能做到的事情。认真对待每一部电影,把它拍好。

《红高粱》剧照

  我自己总结,三个条件都具备就可以拍成一个好电影。第一,你有幸碰上一个好剧本。好剧本的定义不同,但是好剧本是公认的,你有幸碰上一个好剧本,不管类型,商业片类型,文艺片类型,什么类型都可以。

  第二,你找到了好演员。素人也好,资深演员也好,只要是好演员。因为演员是表现人物最重要的。

  第三,你做对了你自己。一个导演在做一部电影的时候要做很多决定,每天要回答“是”和“不是”一百遍、二百遍,所以你在所有的方方面面都对了,都没有犯错误,你就做对了你自己。

  这三方面都具备,旷世大作就出现了,一生中的代表作就出现了,名垂史诗的东西就出现了。这三方面都碰到,当然很难。所以旷世奇才大概也很少有,天才型的导演也很少有,全面的导演也很少有,谁都不是神。人跟人其实差距没有那么大,我觉得主要还是看运气,看发挥。

  没有一个导演可以掌握所有的题材,没有一个导演可以全面到所有人都说好。但是批评总是不留情面的,批评总是最残酷的,是不讲理的。缺什么专说什么。所以我觉得电影要分类型。电影不分类型,就这么笼而统之的,一把尺子什么都抡那是不公平的。

  Mtime:你怎么看中国电影的批评体制?

  张艺谋:中国没有建立很好的批评体制,中国也没有很好的影评人队伍,都是众说纷纭。这是一。

  第二,在这个产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声音还迅速地集团化、利益化了,全都分散了。也有被收买的,专门有吹捧的,捧臭脚的,啥都有。再加上现在都是自媒体时代了,更加乱了。说什么的都有,很可惜。我认为,电影批评这块,我们始终没有建立好很好的体制、机制。

  美国有,美国有权威影评人,这些精英很犀利、很准确,而且他们影响比较大。他们才不会被你收买呢,那是丑闻,他要丢饭碗了。所以基本上你首轮一演,他们对电影的评价一出来基本就定调子了,连票房的数字都定调子了,他就那么厉害,就那么有影响。

  我们哪有?鉴于这样的情况,各类批评的声音,有各类的出发点,有各自的利益点,你就更没有办法去专门洗耳恭听了。我自己觉得这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很欠缺的一块。

《活着》剧照

  不同类型电影的评论方法我觉得要分,拿《长城》和《活着》来说,这是不同类型的电影。一定要用不同的尺子来谈它们。对着《活着》去谈商业、谈票房、谈大众、谈观赏性就很难;对着《长城》去谈深刻、反思、批判、民族、历史、责任,也很难,它没有这么多东西。电影一定要分类型,这是一个产业很系统、很完整、很成熟的标志。

  我们的批评很多是不分类型的,缺什么专说什么。比如说我要为中国导演疾呼一下,鸣不平:中国导演常常被批评为作品做不到那么深刻,我觉得批评的人士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不知道原因吗?中国导演能一味地追求深刻吗?他们能做的是很有限的。有很多东西是大家心里都清楚的,你不能视而不见,你应该同类间横向比较。

  最近的《血战钢锯岭》听说就很棒,我还很期待。梅尔·吉布森的,对战争的残酷性和人道主义有非常鲜明的描写。我听到那些评论,看到那些文字我就觉得可能会很棒。但是就这一点来说,中国能拍那样的战争场面吗?电影不分级啊。另外还有国情,还有社情民意等等,能拍出来吗?不行吧。所以那好,你们拍战争片,差远了。这话说起来很容易。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评论有很多甚至不是恨铁不成钢,其实就是挑毛病,就是板砖上吧。

《金陵十三钗》片场的张艺谋

  说到怎么样让作品深刻,人类是有共识的。批判现实主义一定是深刻的。批判社会,批判政治,甚至批判自己,批判宗教,批判所有的东西,那是最让人反思的。纯粹的英雄主义,它深刻度是不够的。

Copyright © 2021-2024 JINGBAIJIA.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京ICP备170009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