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的这位女士名叫 Anita Mills。减肥前她有 173 kg 重,减肥后的她只有 63 kg,整整瘦了 110 kg(220斤)。是不是很励志?不吊大家的胃口,现在就直接公布她的减肥秘籍:
1. 每三个小时,吃一顿(230 g 左右);
2. 不喝任何含糖饮料;
3. 不漏掉任何一餐;
这是她的家庭医生给她制定的减肥计划,是不是很简单?不过这里面还有很重要的第四条:
4. 不要告诉任何人你在干什么。
后来 Mills 回顾自己的减肥历程,认为最有效果、对她帮助最大的就是第四条建议,这条建议帮她度过了很多减肥过程中的难关。当她自顾自地完成计划时,没有人过来对她指指点点,或者劝她周末可以对自己好一点。
最后这一条 “为自己的计划保守秘密” 的建议看起来似乎有点违反常识,但是如果细想的话,就能理解医生当初制定这个计划的初衷。
Mills 的家庭医生名叫 Jon Walz,他给每一位想要减肥的患者都制定了同样的计划,并且要求他们默默执行,千万不能告诉周围的人。他说:
肥胖这件事儿也是物以类聚的,那些肥胖的人会找到自己的同类,一起吃喝玩乐,他们会不知不觉形成一种肥胖的生活方式,并且在毫无警觉的情况下越陷越深。
作为人类,我们总是非常排斥改变现有的习惯,所谓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尤其是当我们周围的好朋友或者亲人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时,我们会觉得很不适应。尽管那些改变都是积极的,我们还是会打心底里觉得怪怪的。
同理,当我们想要做些改变时,周围的人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将我们往回拉,希望我们能够回到最初的状态,和他们一起 “享受生活”,而不是自己特立独行地做出其他改变。
虽然没有将自己的计划公之于众,但是 Mills 在减肥的过程中确实发现 Walz 医生说的没错。当她瘦到无法掩饰自己正在减肥时,她发现一些从前的朋友正在慢慢疏远她。
她原本以为当朋友们发现她正在减肥时,会非常支持她,结果收获的却是相反的态度。有一个朋友甚至说:“我更喜欢你当初胖的时候的样子”,这让 Mills 很难过。
如果你周边的人并没有像 Mills 的朋友那么消极,甚至都是积极鼓励并支持你的人呢?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大胆地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他们,让他们给我们加油鼓励?
不,即便这个时候,我们也最好把计划藏在心底,不要轻易说出来。
纽约大学的 Peter Gollwitzer 教授做了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将自己的计划说出来时,他们实现计划的能力就会降低。
试验召集了 163 名志愿者,将他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同样的测试。测试开始之前要求每组志愿者设定一下这次测试的目标,准备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成绩。然后一组成员要求大声说出自己的目标,而另一组则要求缄默不言。随后试验人员会让他们做 45 分钟的题,他们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停止答题。
结果发现那些没说出自己目标的志愿者,答满了 45 分钟的题目,并且在事后采访中表示,离他们当初设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但是那些提前说出自己目标的志愿者,平均只答了 33 分钟的题目,并且觉得自己已经离目标很近了。
执行计划的人都有一种感受,真正推动我们克服困难向前进的动力,很多时候是达成目标时的快感。正是这种被推迟的满足感,让我们有耐心忍受枯燥乏味的练习,丢掉半途而废的想法。
Gollwitzer 教授认为,一旦我们将自己的目标说出来,虽然我们还没有达成,但是这句话本身会给我们一种错觉,让我们感受到目标达成后的喜悦。
比如你说自己准备开始减肥,要练出八块腹肌或者马甲线,要在沙滩上成为万人迷,要天天发秀身材的照片等等。是不是想一想就很开心?反正我现在脑子里已经把好身材带来的快感都享用了一遍。
当我们把这种想法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不断消耗自己的内在动力。最怕的就是一群人凑在一起说等瘦下来以后,就去干嘛干嘛。说出这些话的人,家里要是有跑步机,基本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如果自己有目标,能不说就别说,一来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阻力,二来有可能消耗自己的内在动力。如果你实在忍不住要说出来,那我们这里可以给你两条有效的建议:
1. 找那些少数能够监督并且指导你的人。
不要拿着喇叭广播你的目标,让人人都听到你的目标。如果你真的希望有人能够监督你,那就去找那些真正关心你,并且能够给你实际建议的人。
如果他们还很严格,那就更好了。为了不让自己的计划泡汤,可以找那些打你脸不留情的朋友,在自己快要放弃的时候给你鞭笞。
2. 不要描述结果,只描述过程。
刚才已经说了,过多地描述目标达成后的成绩会消耗我们的动力。这个时候,比较聪明的做法是客观描述计划,不要掺杂任何情绪进去。
如果你要减肥,就说“我要减肥,一周跑五天,一次一小时,你可以监督我”。其余的话一句也不要说,更不要提什么减肥成功之后一起去秀身材的蠢话,那样只能消耗你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