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自己被工作和家庭推着走,孩子被学业和我给她制定的目标裹挟着向前。在小区进行48小时封控管理期间,生活慢了下来,我看到了邻居说的一夜开了的桃花,也感受到孩子不用赶着上兴趣班,在春日里和同伴尽兴玩耍的快乐。
3月15日,上海最高气温达到了27摄氏度,大家不想错过春日里的好天气,小区里多了不少出来玩耍的孩子。小宝宝们在儿童乐园里排队玩滑梯,大孩子们骑着自行车你追我赶。相比2020年,面对疫情大家都多了一份从容。只有大门口的警戒线提醒着,这个小区正处于48小时封闭管理。
家里阿姨说,平日在小区里除了外卖员,看不到什么人,这两天才发现小区里的孩子也不少。
受疫情影响,3月12日开始,上海的中小学、幼儿园都停学停园,线下培训班也全部关停。孩子们全部待在家里,这才有更多的时间能在小区里活动。
在此之前,即使是放学后的时间,在小区里也很难见到学龄儿童。早上8时进学校,下午16时放学,放学后,有些孩子忙着回家完成功课,还有的孩子赶着上兴趣班。周末不少孩子课程也安排得很满,自然在小区很难看到出来玩的孩子。带着两岁孙女在小区里遛弯儿的阿姨说,等孙女上幼儿园了,玩的时间肯定也就少了。
前几日,在网上看到北京一确诊小朋友,流调结果一周上了23个课外班。像这样的孩子玩的时间能有多少?有网友说“有些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的,而是累死在起跑线。”
惭愧的是,我家孩子也是很难得能在小区里玩。每天幼儿园放学会直接去兴趣班,晚上回到家都要快7点。周末也有课,只有下午的时间可以玩会,如果要睡午觉,醒来也要接近傍晚了,有时想约同伴,但又不一定能对上时间,因为小伙伴周末也有课程安排。
这几天,小区出不去之后,孩子才过上了我儿时的童年生活。一睁眼,就要约同伴玩,自己还会趁我不注意跑到同学家,有时也会带一些原本不熟悉的小伙伴来家里小院玩。我们小区住户不算多,封控后,邻居也不会担心孩子们会跑丢。到了饭点,还能听到大人喊孩子们回家吃饭,这让我想起了儿时的街巷。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三线城市里。很小的时候是住平房的,邻居间走动很方便。到现在还记得我住的那片叫“兴旺里”,就像电视剧《人世间》里的光子片。放学后写完作业,就和同伴一起捉迷藏、过家家、跳橡皮筋,听到大人叫我回家吃饭,就用“马上”拖延时间,直到大多数孩子都被叫回家吃饭,才不情愿地回家。夏天,家家户户屋里都有一个盛满冷水的水桶,里面放着冰袋(一种用塑料袋装的汽水),给玩累的孩子们喝。
一定是当时很幸福,所以即使过去30多年,我对这些情景还记忆犹新,依然能想起跑累了喝一个冰袋那酣畅淋漓的感觉。
对于疫情下的孩子,我想封控的这段时间,也会给他们留下特别的记忆。于我而言,看到孩子也渴望生活慢下来,是封控时间带来的最大意义。只有我自己意识到要慢下来,孩子才能回归童年该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