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时走进三苏祠,他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自信”,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这10年来地方考察的一个关键词。北京玉河、西安城墙、广州永庆坊、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山西平遥古城……回顾这10年来地方考察调研的足迹,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触摸历史,一次次寻访传统,传递出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文化早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灿烂的文化。中国的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世界上影响深远,也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坚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焕发出时代气韵。各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门前排起长龙,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经常“一票难求”,“逛博物馆”成了中国人日常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电视节目持续热播,《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等节目火遍全网;故宫彩妆等传统文化类IP火出了圈,直播带货国风产品备受欢迎……中华优秀文化正以现代化的鲜活形式,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赓续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高度,中国将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中国将更有底气走好自己的路!(孟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