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明星娱乐>内地>正文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演员?(2)

2022-08-21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京百家 点击:

分享到:

  众所周知,话剧观众挑剔是出了名的,在话剧现场,别说是台词了,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动作,都可能会被台下的观众挑刺不够专业。热爱话剧的观众甚至能信手从原著中找出对应的段落,来批评当下那个演员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不是恰如其分,有没有还原人物的情感。

  《茶馆》第三幕,郑榕挎着篮子出去的那个背影,让人心酸又感动。直到他出幕布很久都还能让观众沉浸在那个情景中不断回味,因为他这个人物是鲜活的。"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这是北京人艺独一无二的传统,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哪怕是一句台词没有的过场角色,人艺的演员们都会倾心尽力地进行创作,让人物从戏里活过来。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演员?

  年轻的新人在排《茶馆》的时候,光是练打哈欠就能练一个下午,练到腮帮子都僵了还不算完,身边一起排戏的前辈们一起陪着,教会新人演员如何理解这个哈欠在这段戏里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严苛的观众和精心打磨剧本的演员们,才成就了话剧是表演艺术最高殿堂的大众认可。《我在人艺学表演》从幕后的角度,让观众看到了演员身上全然不同的状态,它在认真地、手把手地告诉观众,一个合格的演员应该有的样子,一个优秀的演员又是怎样被养成的。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演员?

  3.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演员?

  人艺的排练厅上面挂着四个大字,戏比天大

  这是人艺建院70周年以来,每一个人艺演员都在身体力行践行的准则。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演员?

  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在年过九旬的时候,还依然在舞台上继续演绎各种高难度的角色,大段台词轻松驾驭、吐字清晰、声如洪钟,每一个细节之处依旧可见一位老艺术家对作品和自我的高要求呈现。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演员?

图:新华社

  戏剧最高的表现是源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北京人艺自建院以来就秉持着话剧要与现实相结合,要向生活和群众学习的原则去排戏。老一辈艺术家在第一次排《茶馆》的时候,老舍和焦菊隐先是把演员们通通安排去走街串巷,把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茶馆跑了个遍,就为了观察老北京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到底是个什么样。

  蓝天野后来回忆到,"当年《茶馆》首次排练,花在体验生活上的时间和精力,比用在排练过程中的还要多"。

  对比现在的影视剧制作,演员无缝接戏进组,练了三天形体就敢上武戏,去医院体验过一回看病就敢演医生,各种形形色色的职业人士,甚至只凭借自己的想象就演起来,导致国产职业剧过于悬浮、家庭剧不接地气、古装剧过于现代化,总之,没有一个是对味的。

  不会演戏的人在演戏,会演戏的人在演人。不会演戏的人,哪怕连走路都走不好,而会演戏的人,从妆造完成的那一个瞬间,这角色就活了。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演员?

  演员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儿的?

  冯远征不止一次在《我在人艺学表演》的镜头里提到,可能你们会觉得冯老师的课都很简单,全都是纠正发音、练绕口令、练肺活量这些简单重复没有太多技巧性的最基本的东西。但对于一个演员来讲,只有把最基本的东西把持住,才会有牢固稳定的输出。

  冯远征演《司马迁》的时候,才演了五场腹肌就出来了,就是因为太耗肺活量了,由此可见,一个真正的好演员能够在基本功上做到什么极致的程度。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演员?

  在刚播完的《我在人艺学表演》第三集,给演员们放了早期人艺演员们表演的一个节目《叫卖》。整场表演下来,没有一个人笑场,没有一处失误,几位前辈通过惟妙惟肖地演绎还原了一个市场上真实的叫卖,哪怕是最后的那句鸡叫声,都真切地如同从市集上刚下来一样。

  什么是演员,这就是。

  真正的好演员不是给你多么宏大背景、忍辱负重的多面角色让你去全力发挥,而是演好每一个不被注意的小人物小角色,哪怕不是人,他们都能给你以"戏比天大"的信念感贯彻下来。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演员?

  在我看来,这就是《我在人艺学表演》这部纪录片想要传达的,一个演员的信念感。

Copyright © 2021-2024 JINGBAIJIA.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京ICP备170009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