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以一个孩子(莱莉)的诞生开始,在刚出生的时候大脑里第一位登场的情绪是乐乐,她看着莱莉的出生幸福极了,并只想给莱莉带来快乐,就在乐乐还沉浸在莱莉出生的喜悦之时,第二位情绪登场了,她叫忧忧,忧忧是让人感受到悲伤的情绪,在忧忧不小心触碰下,莱莉突然哭了起来。在刚出生阶段,莱莉只能感受到这两种情绪,伴随着父母的关爱之下,莱莉的大脑中又出现了三位新的情绪小伙伴分别是代表愤怒、害怕、厌恶的怒怒、怕怕与厌厌。
乐乐作为情绪团队中的领导协调其他小伙伴一起营造莱莉大脑中美好的记忆,此时小莱莉的大脑之中快乐一直是占据主要部分,可突然的搬家,让莱莉来到了一片陌生的环境,友情、家庭、陌生感让莱莉内心负面的情绪不断地积累,内心分别代表童趣的乐园城、友谊的游乐城、诚实的诚信城,兴趣的爱好城以及家庭的家庭城都开始逐渐崩塌,为了让莱莉重回以前的快乐,大脑中的情绪乐乐决定要帮助莱莉起来,想要再次找回莱莉的快乐。
在整部电影当中,导演向我们展示出非常多的奇思妙想,不管是大脑当中各种幻想乐园,造梦工厂还是儿时幻想的玩伴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但围绕这一切的核心是关乎成长,在伴随莱莉不断长大,快乐已经不是占据大脑最多的一部分,但每当忧忧想要触碰到莱莉的记忆或是感受的时候,乐乐总是本能的提出反对,并告诉忧忧不要接近他们,这会使莱莉不开心。忧忧也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存在,可能没有自己会更好。但在碰到莱莉儿时幻想中的玩伴冰棒时,乐乐才发现快乐并不是解决一切的办法,有些时候只有忧忧才能做到。在影片最后,乐乐彻底改变了想法,她从内心接纳了忧忧,并和忧忧一起管控莱莉的情绪,莱莉在向父母释怀了自己内心压抑的情感之后,终于又重新恢复了往常。
快乐往往会带来自私
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乐乐为了将莱莉快乐的记忆带回大脑本部,在通道只能容纳一个人的时候,她选择自己独自回去,而放弃了忧忧。在我看来,这段的描绘是很符合现实的,往往只注重自己快乐,而不去反思,不会感到难过的人是自私的,影片当中,乐乐一度阻止忧忧接触莱莉的记忆,导致莱莉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考虑别人的想法,顶撞父母,不愿与同学交流,甚至在冰球比赛中因为自己的失误一气之下便离开了赛场不管别人的想法。
人不仅仅只需要快乐,而悲伤往往最能让一个人反思,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家长最不能做的就是一味的去压抑他的情感,不要用你是男子汉等说法让他抑制内心负面情绪,一个不能感受到难过的人,他是不完整的,他也是不会成长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引导他,并且给他鼓励,让他明白如何去做,而不是一味地压抑他的情感或是让他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拥抱悲伤是为了更好地享受快乐
乐乐在看到莱莉曾经的一个记忆球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原来有时候的快乐是在经历了难过悲伤之后才显得那么可贵。
在一场集体比赛之中,如果因为你的失误导致最后的失败,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感到难过悲伤,我相信在你展现出难过之后,你的队友基本上都不会选择去责备你,而是鼓励你。在下一次的胜利之后,你会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如果你在赛后完全感不到难过,甚至感到愤怒,厌恶,那么即使在你下一次胜利之时,你也感受不到快乐,你得到的只会是焦虑。
拥抱悲伤,不是为了抑郁,而是为了更好的面对,经过悲伤之后,才能体会快乐的来之不易。
成年人的世界需要忧忧
影片当中有个细节,在莱莉的世界里乐乐是作为团队的领袖,而在妈妈的世界里忧忧才是C位。我觉得这是电影开始给的暗示,伴随着成长,我们需要忧忧来帮我们面对更多的困境,这与影片最后忧忧开始站上控制台相吻合。与童年不同,孩子们的世界没有那么多复杂可言,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衣食无忧;每天需要考虑的事便是如何去开心地玩耍。
而成年人的世界则不一样,忧忧带给我们更多反思以便我们在这个社会更好的生存下去,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乐乐,而是说我们不仅仅只需要乐乐。成年人快乐已不是第一选择。
什么是成长?
成长的定义有很多,我认为年龄的增长,个子的长高,开始工作赚钱都不可称之为成长,我心目中的成长是在经历挫折,遇到困境或不喜欢的事时不再选择逃避,而是主动面对。成长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你得接受这个世界带给你的所有伤害,然后无所畏惧地长大。谁的年轻不莽撞,谁的成长不受伤,拥抱悲伤,正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