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播出三天后优酷热度破万、豆瓣开分8.2、刷新2019年来优酷用户拉新+会员收入等多项纪录、稳居灯塔、骨朵、猫眼等权威数据平台冠军……多项亮眼成绩显示了《他是谁》的热度,也证实了它的质感。
2023年Q1市场上刑侦品类的悬疑剧并不少见,《他是谁》为何能够脱颖而出并被称为高口碑剧?或许我们能从它的剧本设置、拍摄手法、演员表现以及传达的思想价值等方面窥见一二。
主线与细节精打磨
剧集采用多线叙事的拍摄手法,由1988年割喉案作为明线案件贯穿全剧,引出余爱芹碎尸案、电业局李雪梅杀人案等案件,交错在一起,体现层次性和悬疑感,增加全剧的可看性。每个案件的侦破看似割喉案即将真相大白,但剧情又巧妙地发生了反转,让观众“提起来的心”又放下,十分烧脑。
此外,全剧没有过多使用剧作技巧与模式化的桥段,而是将更多的重点放在案件设定和线索细节的打磨上,在观众视角看来,更具备一种“抽丝剥茧”的感觉。如对蒋广善的早期铺垫,学校文化墙上赵公子的照片,在侦破其他案件时早已埋下伏笔,环环相扣,信息量密集。不少网友表示“不敢错过一分一秒”。
在剧情的细节中,每个案件的“时间标志”尤其引人注意,观众能够知道被逮捕的人物以及案件的处理过程,逻辑十分清晰。导演鲍成志表示,“时间标志”是一线民警办案时会采用的标记方式,用以记录和回溯案件进展,主创团队将这个细节进行了放大,“在字幕上打出时间点,其实是塑造一个真实感,想让观众和我们一起沉浸到警察破案的过程中”。
警察群像带烟火气
有别于此前其他刑侦悬疑题材注重破案和案件本身,《他是谁》极具生活流、烟火气的警察群像塑造为紧张的情节增添了不少笑点。卫国平带领三队成员贡献自己的工资买烟,根据烟的味道来分辨疑犯抽的烟种。来查看工作的顾局和宋哲也“骑虎难下”,只能也把自己的工资贡献出来。尤其是卫国平直接“上手”掏师父口袋的情节,让人忍俊不禁。
无论是队友之间相互帮衬,还是“情敌和死对头”卫国平和宋哲之间的小竞争和小调侃,都让十分压抑的警队生活充满了温暖美好和烟火气息。观众也得以在幽默诙谐的气氛中缓一口气。导演表示:“剧中警察的这些‘中二’互动都挺原生态的,我们在采风过程中遇到的干警并不是眉头紧锁,反而十分有趣。”
本着“回归生活,回归平凡的人物”的初衷,该剧的影像风格紧扣主旨,刑警队的画风色调温暖,氛围简朴,呈现出的效果非常的朴实、接地气,更偏向纪实的风格,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不止于渲染悬疑感
“查案真难,刚找出点线索就断了”“费心费力这么多天,查了一个没关系的案子,干警们心力交瘁啊”。社交平台上,除了对案件大尺度的惊叹,不少观众也把注意力放到了“筋疲力尽”的警察身上。
在一个综合刑事科学技术条件有限制的年代下,破案只能拼意志力、个人能力和集体力量,卫国平坚守多年,把档案馆的档案烂熟于心;队员们在垃圾场中翻找尸块,潜进污水渠中找寻证物。他们并未“开金手指”或者拥有某种特别的能力,就是工作在一线的普通刑警,背负着巨大的压力,锲而不舍、排除万难、不破不休地追寻着每一个案件的真相。
“很多老一辈刑警确实不是从专业院校毕业的,他们以自身当下现有的知识、经验去破案,这个韧劲很让我们感动。以往作品更多的是做悬疑感,真实反映公安干警艰辛付出,是以往刑侦题材里面少有的。”鲍成志说。
在剧情之外,《他是谁》还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在我们所有的创作中,无论是描绘犯罪也好,还是展现人性丑恶也好,目的是在于塑造正义,在于讴歌光明。”编剧吴迪和李芳在采访中说道,“我们在做这个剧的时候,还有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哪怕有一个青少年观众因为看了这个剧,燃起了立志从警的理想,我们都觉得格外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