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整合后,文联所属的戏剧类评奖就剩下“梅花表演奖”和“曹禺剧本奖”,每次评奖,作为剧协主席的濮存昕无疑要全程参与。“我总觉得有欠缺,电影界的评奖已经改成一年一次了,为什么我们戏剧界就要两年一次呢,两年一次,太难以取舍了。而且‘梅花奖’只设表演奖,电影还包括摄影甚至改编奖、原创奖,舞台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美术、音乐、舞蹈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要体现。”
濮存昕表示,文艺界面对十四五规划,也需要在平台上找瓶颈和发展空间,希望能够通过探讨找到问题,为高层设计建言献策。“当今是数码时代,如果我们还处于没有竞争机制的时代,是不可能出现高峰的。但一直以来我们好像不着急,老等着顶层设计,作为艺术从业者,我们要为顶层设计提供思路和建议,文艺家都是向善的,都是为了审美这件事投入了一辈子,每个人的愿望都是善良的。”
我们常常觉得一个戏大卖了,但你到大街上一看,多少人都在忙活生活,有几个人进剧场了?
作为当今剧协的掌门人,经过几年的历练,濮存昕也从单纯个人化的艺术家表达,多了全局的视角和语境,剧代会上,在总结问题后,他也提出了一些极具个性的想法。“市场化和商业化是文艺发展必须要面对而且躲不开的问题,必须迎着并正视。大家不喜欢那个‘化’字,是觉得老讲钱,但我想可以改一个字,就是‘话’,也就是让观众说话。每一个行当都有自己的基本观众,不可能满大街的人都去看戏,我们自己常常觉得一个戏大卖或怎么怎么火了,但你到大街上一看,多少人都在忙活生活,有几个人进剧场了?所以要坦率地去看待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剧种而言,你自己的基本观众不能丢失,要做到让观众一有戏就想看,无论是看团队、看名角还是看作品题材,观众感兴趣的点都不同,但从业者必须要想清楚,我到底想让谁来看戏,每个剧种一定要知道,我的观众在哪里。有的地方戏,它的基本观众就是在农村,如何鼓励剧团下乡演出,特别是民间剧团,甚至不在册的那些社区剧团,我们的机制如何做到让他们在不担忧温饱的前提下下乡演出。所谓市场化和商业化,必须用钱去平衡和调动,然后让观众说话,哪里有掌声就奔哪儿去,所以到今天,我们不能再避讳市场化和商业化了。以人民为中心,最终要落到让观众说话上。”
濮存昕认为文艺是社会公益事业,“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这个概念,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文艺创作是必不可缺少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这个钱是要掏的,如何用,如何支持,可以探讨。但必须要去资助观众竖大拇指的团体和作品,奖励机制扶持的一定是精品,对于这样的作品,艺术基金是要大买单的,支持其长期演出才算是大买单。如果让它们进入市场自负盈亏,靠观众的票价是完成不了艺术家创作价值体现的,又不能让观众花一两千去买票,这不是常理。艺术家的创作价值,票价是完不成的,必须有社会公益概念的资金支持。同时要有专业的人去鉴定、去买单。”
濮存昕表示,传统文化一定要支持,和世界能够对话的艺术形式也一定要支持,“我们如何看日本的歌舞伎和能乐?和人家看我们民族化的东西同理,但是和世界能够对话的艺术包括歌剧、舞蹈、话剧、电影,则更需要去提升,我们对自己的当代文化有自信吗?这种自信多于对5000年文化的自信吗?我们所期待的高峰到底在哪里?传统文化里的当代艺术家能不能比祖师爷还好?虽然有太多的问题待解,但对于有专业水平又有观众的领军人物,必须要资助,更要提升能够和世界对话的当代文化的自信,这样我们的文化自信才是完整和全面的。我不敢去参加艺术基金的评选,更不敢做不负责任的发言,因为我没有时间去调查某个剧团、某个项目的起始和初衷,这么多的未知,就要为一个刚生出来的孩子起名,为其买单,这些我恐怕做不好。”
蜻蜓点水跑场子跑码头一样地去干事 你干不好,观众也不喜欢
从2019年开始,濮存昕便参与了中国西部唯一的戏剧节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创建,去年,他作为发起人的大凉山戏剧节更是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在疫情期间还照常举行的艺术节。剧协主席的身份让他无论出现在哪里,都成了活动最有分量的加持,都是受人所托,但也分身乏术。“我的局限性就是今天在这儿就不可能在那儿,粤港澳大湾区也做了剧场,还让我去看看,我没有时间,只能利用今年春节休息的时间去。就像《林则徐》中的台词:遇一事行一事,为国尽忠以告慰英灵。一直以来就是按照我的基本直觉去判断,去说出我的真心话。大凉山也不是靠我一个人,具体的工作都是他们在干,需要我参与意见,我就去发声,2021年的戏剧节已经在筹划中了。去年最可喜的是买票的当地人多了,大凉山的意义就在于看世界,同时世界也在看大凉山,这个标志就是买票进剧场,戏迷来到大凉山,看风景也看戏,12天的意义就在于此。”
刚刚迈入2021年,濮存昕的年度计划早已出炉,“我们常说今年是关键的年份,其实每一年都是如此,都是最关键的时刻,这也正是所谓的中国速度。2021是我最忙的一年,时间都排到了11月中旬,也就是大凉山戏剧节结束的时间。之前的每一天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再有事就只能往里插,需要太长时间去做的事就做不了了。老有人问我,说影视你怎么不干了?都是临时来找我的,我哪儿有时间,不是我发牢骚,是我真的没时间,而且蜻蜓点水跑场子跑码头一样地去干事情,第一你也干不好,第二观众也不喜欢。能把一件事做好就行了,舞台都是提前一年就去做计划的。”
一年的计划已经深谙于心,但9月22日还是他最期待的一天,“那天,我导演的《雷雨》将在人艺新落成的曹禺剧院揭开面纱,如果说去年人艺的青春版《雷雨》是换了汤,没换锅底,那么这版周朴园视角的《雷雨》味道会很不一样。相信曹禺先生的在天之灵会惊喜更会欣喜,希望他会看到小的们是这样去解读剧本的,而且还不错,我想象那一天,曹禺先生的在天之灵会与我们同在。舞台就是创造奇迹的地方,我会一直为期待奇迹的观众去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