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娱乐网讯 8亿播放量、持续整整3个月的热度,近40首金曲的重新传唱。以打捞蒙尘金曲为己任的江苏卫视原创音乐节目《金曲捞》,在6月30日用一场“金曲之夜”迎来了盛大收官。
收官之战往往算是一档节目的总结,我们从中发现,《金曲捞》的“金曲之夜”除了贯彻“打捞”动作,还提供了另一个维度的解读:当两位都可以被称作“校长”的杜丽莎和谭咏麟同台,当周蕙承诺在王栎鑫新专辑留声,当薛之谦与大张伟首度联袂演唱引发网络空前热度时,《金曲捞》再一次给出了“有意思且有意义”的呈现。
如果说扣人心弦的唤醒机制和笑料迭出的叨叨团设置是“有意思”,那“好好唱歌,唱好听的歌”的主旨背后挖掘出来的华语音乐图景,就是“有意义”;如果说用全新编曲改造老歌的尝试是“有意思”,那近40首金曲背后传达出的故事和潜藏的一代人的青春,就是“有意义”。
而在所有这些“意义”的背后,《金曲捞》还想做的,就是希望年轻的唤醒师从原唱前辈那“传承”对于音乐的爱与希望,而这,才是支撑华语音乐继续前行的终极动力。
不止唤醒了金曲和原唱
《金曲捞》唤醒的还有几代观众的青春记忆
回归音乐与描摹历史,是《金曲捞》最简单也最具挑战的初心。把每一期《金曲捞》单独拎出来赏析,节目里的原唱者咖位往往令人惊喜。“多次获得金曲奖”、“新专辑刷新打榜XX周的历史纪录”……诸多耀眼光环背后,都站着一位曾经显赫一时的风云音乐人;
当《金曲捞》华丽落幕,当有心人把12期节目串联起来看,从林子祥到谭咏麟,从王杰到草蜢,从梁咏琪到江美琪,众多歌手如珍珠一般串起了华语乐坛横跨四十年的变迁岁月——难怪有网友感叹,“我的天,这简直就是一部华语流行乐的‘断代史’”!
的确不错。林子祥与许冠杰同时代见证的,是香港电视剧歌曲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金期;“谭张争霸”则身处华语乐坛的全盛时期,“谭校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拥有无可撼动地位的“第一人”;进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趋于偶像派的草蜢横空出世,与小虎队并称一时瑜亮;王杰也在同一时段崭露头角,孤傲的流浪歌手形象深入人心;此后,四大天王统治华语乐坛近十年之久,黎明与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并驾齐驱;世纪之交,一大批女歌手同样在乐坛崛起,梁咏琪、杨千嬅等接过叶倩文等人的旗帜……
作为华语流行乐坛同样不可或缺的版图构成,费玉清代表着流行音乐的古典审美取向,陶喆是千禧年前后崛起的r&b歌手,无论是摇滚领域的翘楚郑钧,还是选秀时代崛起的薛之谦,同样是时代变迁的音乐注脚。他们构就了乐坛的不同风貌。
不同的原唱代表着不同的音乐年代、不同的音乐风格,他们给大众集体带去珍贵的青春记忆,《金曲捞》中多次出现的落泪场景证明,经由原唱描摹出的华语乐坛全景,其实是好几代人们的青春。
着重打捞创作者的心血和故事
诚意解读让《金曲捞》发掘出华语音乐的千姿百态
金曲不仅仅是歌手一个人的作品,它还凝结着作曲者与作词人的心血和感情。因此,《金曲捞》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拯救这些歌,更重要的是对优质创作人的珍视。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身为制作人的黄国伦,才会如此爱护这档节目。
有观众说,如果不是《金曲捞》,他们不会知道那些好歌背后的那么多创作故事,而一旦他们了解了那些故事,这些金曲对于他们的意义就会更深一层。
比如郑钧的《长安长安》,这首本来就只是为写自己情绪的歌曲,已经成了不少听众思乡与想念亲人的陪伴,又比如范玮琪那首《我们之间的事》,在了解陈晓娟与袁惟仁的爱情故事之后,很多人把这首歌放入播放列表循环。薛之谦在“金曲之夜”上对于制作人郭顶的推荐更是让人感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默默无闻的音乐人,华语音乐才辉煌了40年,听众才有了那么多好歌。
创作人不该被遗忘,而当《金曲捞》通过多首金曲讲述创作人故事时,普通人也渐渐发现,原来华语音乐拥有如此多的题材与类型,原来好听的金曲,不仅仅只是小情小爱。
比如《金曲捞》打捞出的近40首金曲,其音乐主题的丰富多样,旋律曲风的随性自由,歌词内涵的多义指向,都让《金曲捞》“有意思且有意义”:《唱一遍一遍》等有着民谣般的悠远质感,歌词蕴藏着传统文学的滋养;《屋檐下的思念》、《长安长安》与《故乡的云》、《驿动的心》等异曲同工,可划归为“文化乡愁”系列;《爱的可能》是少有母亲献给儿子的歌曲,涌动其中的母爱令人动容;此外,《友情卡片》、《东京铁塔的幸福》等歌曲虽是爱情主题,却也关注了都市生活中爱情的早逝与不可挽回,对人心荒漠化和情感空洞化的关注,也超出了自怨自艾的情感纠葛。
此前在接受采访时,《金曲捞》总制片人王希就曾表示希望在打捞的金曲中,“要多维度全年龄段把时代感带入当下”。由此可见,尊重创作人,最终让《金曲捞》呈现出华语音乐的千姿百态。
重要的不仅是“唤醒”
“新老传承”才是《金曲捞》的终极目的
如果说曾经的金曲、原唱影响了几代人的青春,而创作者们的心血又浇灌出了华语音乐最美丽的图景。回到当下,《金曲捞》是不是只满足于做一档单纯展示过去的节目,而对现在凋敝的华语乐坛现状视而不见?
不会!细心的观众就发现,《金曲捞》去年的试水版本《端午金曲捞》共唤醒了四首歌曲,而到了今年的《金曲捞》,12期节目的前11期,唤醒的歌曲每期变成了三首——通过压缩唤醒一首歌的时间,来增加叨叨团、唤醒师与原唱的交流与互动,正是《金曲捞》“故事优先”的独特定位。事实上,对《金曲捞》这类棚内综艺而言,展现“人物关系”往往能形成独特看点,开发节目本身的内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