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演艺音乐>综艺>正文

《念念不忘》林则徐家书 行走的煲汤翁

2023-08-12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京百家 点击:

分享到:

­  北京卫视大型文化传承类节目《念念不忘》自5月24日首播以来,电视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家风、家教、教训”的宗旨引人深思,名人后代用书信与先辈“对话”的方式更是让网友赞不绝口。写信已经消失在许多人的生活里了,这个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钟爱签到式的问候。节目致力成为碎片化阅读时代的深度整合者,将这场家书与情感“碰撞”的文化声响回馈于观众内心。

­  “丹淳”组合解读名人家书。

­  本周三21:18,讲述人于丹和主持人郎永淳的“丹淳”组合将在北京卫视继续为大家解读名人家书,这次我们一起回忆的是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起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标签就是“鸦片战争”了,一个令他极尽荣耀又跌宕坎坷的转折点。但是不论事业有多辉煌,一个人下班后在家人面前的样子才是最真实的不是吗?本期节目中,我们将看到一个“残忍”的真相,家国两不误的真男人煲的鸡汤,竟然不是毒鸡汤。

­  林则徐

­  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纵观林则徐的一生,之所以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被载入史册,除了有着大义当前,百死千难也担当的品格与胸怀外,也因在治国安民上的巨大建树。不仅如此,根据文献记载,他还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这样的人设简直优秀的令人发指。瞬间脑补出钦差大臣在广州,用一口流利的chinglish怼的外国鸦片商人无话可说的样子。

­  可就是这样一位功标青史的士大夫,童年的早晨是在冬凉夏暖的大通铺上醒来的,因为林家的孩子多到能组一个足球队,三餐是全家每天最重要的课题。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记载,邻居常常听到林家吃饭时的欢笑声,探看之下,不过是十多个人津津有味吃着豆腐。

­  纵使物质再清贫,林家仍执着的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便被父亲抱在膝头念书了,八、九岁就写出“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惊艳四座的诗句。在开明父亲的循循善诱下,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国家栋梁冉冉升起了。

­  林则徐家书

­  头可换 血可流 鸡汤不能断

­  可以说,林则徐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从他的父辈一点一点传习下来的,他又是通过什么的方式把这样的家风、家训传给他的孩子们呢?

­  没错,就是熬鸡汤。母鸡洗净,温水下锅,放入几片经验,再倒入适量关心,开锅后撇去急言厉语,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炖煮一个小时,最后撒入金句即可享用美味鸡汤了。

­  节目中,“国嘴”郎永淳朗读了其中一封林则徐写给他的夫人郑淑卿的。信中说到他到了广州之后看到的种种情形,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误入毒途,但其中也免不了拍拍妻子马屁,最放心由妻子管教的二、三儿子,可以说是妥妥的放心。

­  林则徐的一万多字家信中,给大儿子的尤其多,大儿子中了进士后一直为官,写信嘱咐他要常回家看看,但是你也不用担心,别看你爹我年纪大,可是我饭量大啊。除了嘘寒问暖,官场法则是一定要说的,谁让职场是个技术活呢,林则徐课堂免费开讲,“鸡”不可失。

­  于丹还在现场和大家分享了林则徐平时治家的“十无益”,堪称“鸡汤界的爱马仕”。不仅影响了儿孙,连姑爷也不放过,仅凭一个字便让你输的心服口服。

­  林则徐后人回信。

­  林家后人首次亮相 独家揭秘后人身份

­  位于福州市澳门路16号的林则徐纪念馆,每天来这里参观和祭奠的人都络绎不绝。每年清明,无论身在何处,林氏家族的后人都会回来这里祭拜先祖。

­  节目中,林家后人将首次亮相,年过七旬的老人一生都在致力于林氏家风家训的学习研究,作为粉丝会的会长,势必将林氏鸡汤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最后,林氏后人带着对先祖的思念与祭奠在林则徐纪念馆的御碑亭前向我们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  文字是一段能触摸的记忆,家书见证了生命的成长。在一封封写信回信的字里行间,证明着一家人的生命和这个世界相逢过。北京卫视5月31日21:18看“丹淳”组合带领大家翻开林则徐的家书,走进他的家教和门风。

Copyright © 2021-2024 JINGBAIJIA.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京ICP备170009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