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演艺音乐>综艺>正文

70位业余主播献声 广播剧《微水浮尘》上线

2022-11-21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京百家 点击:

分享到:

play 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最近,一部特殊的广播剧《微水浮尘》在喜马拉雅等多个音频平台上线。这部广播剧改编自作家灵石的同名长篇小说。近70位网络主播分别为这部广播剧里的70多个角色配音。从联系作者灵石获得授权到精心录制后上线,前后历时三个月时间。

配音的核心是共情,技巧只是辅助。我们基本上是通读全文,对自己所要塑造的角色形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后才配音的。”参与录制这部广播剧的组织者苏力达(网名)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真是一场盛宴——我们大家向纯文学致敬!”

剧组里80%人都有其他职业

因热爱聚到一起兼职网络配音

据了解,长篇小说《微水浮尘》于2022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小说描写一个叫苏溪的小镇上一个普通家庭养育的七个男孩的成长和命运。目前,《微水浮尘》小说电视剧版权已完成转让,现已正式进入剧本改编阶段。

著名文学评论家贺绍俊称这是一部“有情有义”的小说,并且高度赞美其中的“大哥”形象。

对于这样一部赞誉度很高的作品,想要录制成广播剧,其中的难度和压力是很大的。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微水浮尘》广播剧组里,80%的录制者都有其他职业,他们有的在做电商、美工、房产、金融,还有一些是专业的电台主持人。因为热爱所以聚到一起兼职做网络广播剧配音。

“虽然这本书全文只有30多万字,录制成广播剧后总时长20多个小时,但这背后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我们剧组80多人,其中近70人一对一地参与了角色配音。历经了3个多月的制作周期才将这部大型多人有声剧录制完成。”苏力达称,专辑更新完毕的时候,剧组很多人都去大结局的音频下面进行了留言,表达了对剧中人物的不舍,对作品的眷恋。

参与角色配音的网友“小荷有声”在音频留言区这样写道:“那个年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亲情、友情、爱情又是什么样的?人生,有相遇,有错过,命运有时就是会和你开玩笑,希望大家细细感受一下作者花费数年精心打造的这本书,也希望大家喜欢我们将近70位主播用心演绎的这部作品。”

核心是共情,技巧只是辅助

根据人物角色形象处理声线

对于这部剧背后的配音工作,苏力达坦言称:“配音的核心是共情,技巧只是辅助。首先得要通读全文,如果时间不允许,最起码也得看个百来章,要对自己所塑造的角色形象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如人物的年龄、高矮胖瘦、性格的忠正奸邪等等。这些比较清晰的人物角色形象印刻在演播者的脑海里,才能通过声音的处理让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式地呈现到听众的耳中。”

在苏力达看来,当演播者真正与剧中人物产生共情了,即便不对声音做任何处理也是能很好地感染到听众。“当然用到一些技巧的加入能让听众更加入戏,比如人物胖瘦关系,我们在声音的处理中胖子声线会处理得宽厚一些,而瘦子的声线会细窄一些;还有性格的忠奸也会在声线上有类似的体现,改变发声位置靠前或者靠后,气息控制的稳定与松散都会让听众感受到更加具体的人物形象。”苏力达称,整部剧全程都会有配音导演、统筹、审听老师对演播者的录音进行审核纠正,有时候一句话配音不准确要返音六七遍才算录制好。

就这样,广播剧《微水浮尘》上线后,得到了好多网友的喜爱。网友“昨日黄花飘零”留言说:“听听片花就很精彩的样子,果断收藏追剧,喜欢这些性格鲜明的角色。”网友“白羊华”听出了“年代记忆,平凡中带着忧伤,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对爱情的懵懂与追求,顶天男儿责任担当,兄弟情义,无助彷徨,时代变迁,人如浮尘微水飘荡。”

网友“Semi小米”除了感慨“旁白好棒,各位主播也相当优秀,一部好作品,凝聚了大家的心血”,还慨叹这部作品“不同于爽文”,这是一部“有血有肉”的作品。

作者说

“后浪”的肯定给了自己极大鼓励

广播剧《微水浮尘》在网络上引发如此热烈的反响,是原著作者灵石始料未及的——“艺术有两条路:小路娱人耳目,大路震撼人心!”他说:“我希望自己走在大路上,正好,我熟悉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基本涵盖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官员等各阶层的工矿小镇生活,唯一地满足了我想集大成地真实揭示平民命运的创作野心。”

灵石认为现代生活几乎完全独立化、碎片化了,作家简直无法设计一种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上有一种紧密生活联系的故事,想文学性地表达一种人与人彼此高度相关的生命状态,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对此,灵石称,是当下“后浪”的肯定给了他写“不合时宜”的作品极大的鼓励。“这部作品写得怎样我自己没法评价,我只知道自己是用心写就。在出版之后,也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一些鼓励。这说明入心的作品终会入心,读者分代际也不分代际。”

许多人问《微水浮尘》想表达什么,灵石坦陈自己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他说:“一部长篇小说不是一部学术论文,文学承载的东西是复杂多面的,经常是朦胧的、不明确的,甚至是矛盾的。以我个人的创作体会,我甚至不认为一部优秀的小说是作家深思熟虑的结果。”在他看来,作家在写作过程中有一种类似“蚂蚁修路、蜜蜂筑巢、蜘蛛编网”式的本能的自觉,这就是所谓的灵感。“灵感这种东西经常背离作家平常的思考和经验,有时候让作家自己都吃惊,它常常处在一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状态,我想这恐怕就是文学的特殊之处,也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文/记者 张恩杰)

Copyright © 2021-2024 JINGBAIJIA.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京ICP备170009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