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中新文娱5月5日电(记者 上官云)“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立夏时节,万物茁壮生长,围绕节令特点,民间形成了一系列习俗活动。
据民俗专家王娟介绍,立夏当天民间有“称人”的习俗,即称一下体重,希望夏天过得顺利。立秋后体重不减,说明身体健康。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等;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有小暑、大暑等;反映天气现象的节气则有雨水、谷雨、白露等。
在《逸周书·时讯解》中,曾如此解释立夏节气:“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形象描述了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古人十分重视立夏节气。此时万物繁茂,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其年景基本定局,故有“立夏看夏”之说。
“尝三鲜”与立夏饭
“民以食为天。”围绕立夏的节气特点,民间形成了丰富的习俗,其中也包括饮食。
比如,有的地方立夏日食用青梅;民间有“尝三鲜”、吃鸡蛋等说法;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据说“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
“这种立夏尝新其实不怎么普遍。全国各地气候不一样,有的地方立夏时已经有收获物了,但有的地方还没有收获物。所以,尝新是地方性的。”王娟解释。
“立夏饭”也是比较有特色的饮食:人们用红豆、黄豆等五种颜色的豆类混上米,蒸熟后食用。有民俗专家解释,这种立夏饭也叫五色饭,寓意使五行达到平衡,给人们精神上的鼓励。
此外,江南水乡还有在立夏日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为啥要拴“疰夏绳”?
不只是饮食,立夏的诸多习俗,其实都在提醒人们为夏天的到来做准备。
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在明代,到了立夏的时候,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夏天的时候,老百姓们也有自己消暑的办法,比如喝冷饮。据说,宋朝时,冷饮的花样就已经非常多,有沙糖绿豆、漉梨浆、木瓜汁、卤梅水、香蕈饮、金橘雪泡等。
值得一提的是,立夏有“称人”的习俗。具体来说,就是在立夏当天称一下体重,希望夏天过得顺利。夏天过去后再称一次体重,和之前的体重做对比,及时调理身体。
不仅如此,人们还会给孩子拴上“疰夏绳”。疰音zhù,指因不能适应气候或环境而得的病,如疰夏、疰船等。拴疰夏绳,即用五色丝线系在小孩的手腕等处,寓意消灾祈福,表达消除暑气的愿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