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有其特殊之处,大型比赛能同时容纳的观众数量往往以万为单位,观众在比赛精彩之处齐声喝彩,当出现意外情况时会同样遗憾抱头,情绪、动作的共振让体育迷被称为“一个具有情感强度的社交网点”,人们看比赛也谈论比赛,并且将其引申到社交网络。体育对剧场的启迪,归根结底是唤醒观众的积极回应。今天的剧场中也在流行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那就是让观众也运动起来,沉浸式也好互动型也罢,当观众开始在行进中观演,感知层面确实是处于积极状态,但就戏剧艺术而言,我们更需要意识到的是唤醒观众的方式依然深深植根于戏剧自身,无关乎其是传统或业态创新。
首先是身体,正如上述讨论,戏剧是综合艺术,在剧场里,通过视听元素挪用、化用体育运动中的动作,如上面提到的拳击、球类或击剑运动的身体技巧,或如《醒·狮》中将舞狮程式动作、比武交锋场景融合进叙事之中。在戏剧家中,除了布莱希特直接论述过体育的重要性,还有一位对运动关注有加,那就是大卫·马梅特。他将演员比作体育比赛中的“斗士”,将“表演”的定义回归到动作,强调“对一个既定目标的身体实践”,在这点上打通了运动员与演员身体的共通之处。
再有是语言,除了台词的重音、节奏,实际上,语言也可以刺激观众的运动神经。随着脑科学的进步,关于语言的理解,除了传统的语言中枢(布洛卡区和维尼克区),相关实验已经证明,当我们阅读或听到有关手、腿、脸等相关的身体动词,负责身体运动的脑区(前运动皮层)也会被激活,舞台上的“台词”可能调动的观演积极互动,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具潜力。
从筋肉骨骼到言词语汇,戏剧艺术在与体育运动的互动中,会越来越发现自身在吸引观众、唤醒观演积极互动的潜力与可能,这也让我们期待剧场艺术在情感、社会价值传递上不断展现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