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正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节目以中国经典名画作为内容载体和特定场景,与诗词、音乐、歌曲、舞蹈等跨界组合,令中国诗画在电视艺术中“跃出纸面”,还原出可游可居的诗画“桃源”。一次诗画合璧、意境万千的中华文化“展演”,为观众呈现出一幅赏心悦目的中华文化壮美图景。近日,该节目主创接受了记者采访,为您讲述节目创作背后的故事。
“诗画合璧”的文艺盛宴
作为总台全新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等化身“赏卷人”,与主持人撒贝宁一同品味“纳山河万景,涵上下千年”的中国诗画之美。
《诗画中国》总导演田梅携团队曾推出五季《经典咏流传》,多年来致力于文化类节目的深耕与探索。田梅在受访时表示:“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始终怀着一份使命感和敬畏心,不断从传统经典中汲取养分和力量。”《诗画中国》节目的创意也是在这样的初心和探索下应运而生的,该团队在春晚舞台上倾力打造了《忆江南》《金面》两个全新节目,播出后被赞为“诗情画意”的中国式审美,这坚定了他们“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理念,以及创作一档“诗画合璧”的文化类节目的决心,来展现中国美学的独特意蕴以及中华千年文脉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档大型季播节目,《诗画中国》延续每季11期、每期90分钟的基本模式。每期节目将呈现4-5幅名画,每个选题包含开卷、入卷、品卷、合卷四个环节。田梅介绍,《诗画中国》节目策划初期,节目组与故宫博物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等单位达成合作,与范迪安院长、康震教授、吴为山馆长以及联合单位的专家学者多次召开深度研讨会,梳理节目主题,并从近千件经典诗画作品中,整理了近200幅画作和近300首诗词,又从中筛选出了近60幅画作。
自古以来,诗和画就是相通的艺术语言,是人们主观表达和客观认知的结合与升华,蕴藏着澎湃不息的生命力量。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一”正是《诗画中国》想达到的核心意义,“诗画对读”也是《诗画中国》节目最大的特点与亮点。
田梅表示,在“诗”与“画”的结合过程中,既要循古意,也要赋新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作品本身就是诗画结合之作的,例如王冕的《墨梅图》、郑板桥的《竹石图》,是具有天然的“诗画合一”的艺术审美特性,节目通过艺术创演将这种诗画的内蕴表达进行放大和升华。
第二种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诗文和绘画是互为题材的,如明代画家仇英的作品《人物故事图》册·《浔阳琵琶图》页,该画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的诗意,节目在呈现中会将诗意和画意融合。
第三种是虽然画作本身与诗歌没有直接的关联,但节目通过对经典的文化解读,从千年文脉中挖掘写意精神,赋予经典画作全新的诗意表达。例如从范宽笔下的《溪山行旅图》让观众领略到“山高水长,物象千万”的旷达意境,从马远的《水图》中读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文化哲思等。田梅说:“从这些意义上来说,《诗画中国》的‘诗’不仅仅是‘诗歌’,更是一种诗意的文化象征,是一种写意的精神表达,也是对传统经典诗画的一次创造性融合。”
与此同时,想要真正实现“诗画合璧”,还需要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及电影级拍摄手法,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从古今唱和的《墨梅图》到音乐剧演绎的《快雪时晴书画合璧》卷,从多人水下舞蹈《水图》到剑器舞《公孙大娘舞剑图》,从CG技术还原范宽《溪山行旅图》画境场景到徐渭大写意画风塑造“水墨交响”……
田梅表示,节目试图找到能够最大化展现画作的艺术和技术方式,而非单纯的技术手段堆叠,“科技为艺术作品服务,而艺术形式又为画作服务──用‘诗画合璧’打开观众想象力的全新维度,帮助观众更好地通过这档节目认识中国画、理解中国画、热爱中国画。”
多元艺术融合的全新探索
“屏上一分钟、屏下百人功”,田梅感叹,“作为一档全新的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带着新的模式和形态走来,承载着传播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可以说每一步我们都是如履薄冰。”诗歌和绘画都是平面的二维的艺术形式,难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田梅说:“如何让一山一石、一字一句自然清新、赏心悦目地‘跃然纸上’‘走上台前’,是我们思考和创新的动力。”
《诗画中国》中的每一个文艺呈现,都是导演组耗费数月的时间精心策划,并邀请到国内各艺术领域顶尖专家及团队共同倾力打造。田梅表示:“导演组在专家们的协助下认真梳理了每一幅画作的创作背景、艺术价值、精神内涵,我们围绕每一幅画作来设计适合展现的文艺呈现形式,从音乐、舞蹈、戏剧、武术等演出形式,到CG、AR、XR等先进技术的创新融合,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最极致的表达方式,让诗画作品在节目中‘活’起来。”
例如被董其昌称为“宋画第一”的《溪山行旅图》,节目组与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北京人艺的编导、沈培艺舞蹈团队、崔晓东服装团队、《忆江南》《金面》的拍摄团队和特效团队等,多次召开策划会,更邀请到北京人艺的表演艺术家李光复,青年舞蹈家朱凤伟、巩中辉共同演绎这场千年难见的一次“相遇”。为了能够构建出范宽笔下的山水画境,节目组邀请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将《溪山行旅图》拆分为近100个元素,进行后期三维的特效制作,其中树木、山石、瀑布等所有的元素,都进行了场景还原,真正做到让古画活起来。
另外,围绕明代画家徐渭的代表作《杂花图》,节目打造了一个“水墨交响”的概念,邀请到清华美院王之纲团队进行视觉创作,打造了一个虚拟的水墨空间,并由清华美院教授陈辉作为美术指导,由清华美院博士模拟徐渭的笔法画了200多幅“杂花”笔触细节,最后将笔触动画与视觉空间结合,让郎朗的表演完全置身于一个水墨空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