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演艺音乐>综艺>正文

“剧本杀”包裹下的,是悬疑短剧转向现实的温情表达(2)

2022-10-14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京百家 点击:

分享到:

客观来说,这些短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影视剧越拍越长的“注水”风气,通过强剧情、快节奏、重推理的创作模式,带给观众欲罢不能的观感。反过来,其良好的市场反馈,也让平台和制作公司看到短剧的商业价值,从而形成创作的正向反馈。

然而,繁荣背后亦有隐忧,这些热门作品存在的叙事、主题等问题也在此后的同类型作品中进一步暴露。比如,去年集结段奕宏、郝蕾、祖峰、吴越等一众“演技派”的《八角亭谜雾》,原本备受瞩目,可收官时网友评分仅5.6。过分追求鬼魅氛围的营造,留下故弄玄虚的观感,硬生生将好故事、好演员拖入平庸的境地。而在今年,体量稍大的几部《猎罪图鉴》《重生之门》《江照黎明》等在题材内容上各有突破,但遗憾都“高开低走”。相比于剧集中后段节奏拖沓的观感,更根本的问题在于,主创安放在角色身上的标签、话题“过载”,反而忽略了现实合理性与主题导向,最终没能令观众满意,草草收场。相较之下,《谁是凶手》《回廊亭》《双探》等剧集在市场激起的水花更小,甚至导致“悬疑短剧哑火”的声音甚嚣尘上。

在这一瓶颈期,《消失的孩子》未必能够成为同题材的标杆、精品,但它的出现为悬疑短剧创作找到了新的发力点——当悬疑回归现实的温情表达,未必会折损推理的锋芒与主题的深刻性,反而在大众共情与讨论中,成为深沉向善的正向力量。

Copyright © 2021-2024 JINGBAIJIA.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京ICP备170009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