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身体,往往被用在电影里增加戏剧冲突。而当这样的互换被《变形计》当做工具,成了治穷、治病、治心包治百病的良药时,我们是不是该脱掉看戏的冷漠嘴脸,好好想想这个节目的用意么?
“没救了”,这个词最近频繁出现在《变形计》的微博评论里。在最新一期节目“迷惘地追寻”中,城市女主人公陈思媛被当做了疯狂追星族的典型。一个看似乖巧可爱的十六岁少女,面对变形生活时的种种套路令人咋舌。追个星而已,为什么会如此招黑?追星是她叛逆的原罪么?为何连《变形计》节目组都公开承认这次变形失败了?
把追星当病治这次变形似乎开了个好头
在节目中,陈思媛叛逆都围绕着追星展开,逃学蹲点、高价买礼物、夜不归宿……认为父母给钱天经地义。为了追星行为不被阻挠,她会选择撒谎,对父母及节目组曲意逢迎。面对这样的疯狂追星族,网友出现一面倒的吐槽。更有其他粉丝拿出自己的经历来实证陈思媛的偏离。但也会有人质疑,选这样一个特例,是在扭曲追星族的形象,给追星族们抹黑。
其实追星作为一种偶像崇拜行为,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人群基数也相当大。像鹿晗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1314万封“微博情书”、AKB48专辑接连破百万销量的逆市现象、粉丝集赞助偶像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这样众人拾柴的壮举数不胜数,这样的力量也让很多人不敢触追星族的逆鳞。
而陈思媛这样一位不讨喜的小姑娘,并不是追星族的特例。在当我们随着节目把焦点放在她的日常生活时,会发现,她的大多数行为都是追星常规动作,也符合她的逻辑。买相机是为了拍到好照片,穿好衣服是为了被关注,逃学是因为上学时间与接机时间相冲突……只是这些行为放任下去,就成了魔障。
也有人说,我的追星就挺积极正面的,还有那么多人因为偶像的示范作用考上了大学过上了理想的人生呢。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合理性追星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让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去把握,娱乐圈的浮华也不是他们能看得清的。有句俗话,人不疯狂枉少年,青春期不犯错那都代表没年轻过。所以追星总是与疯狂连在一起的。
所以,从题材选取的角度来讲,这一期变形计可以说是大胆而成功的。可是这样一个人物的选取,却也为后面的失败,打下了伏笔。早在网红这个词开始泛滥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说《变形计》已经成为了《变星计》。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陈思媛这样一个典型追星族,很有可能是因为想红,想要被哥哥们注意到,才选择来变形。这样一个不单纯的初衷,也许就是一场失败变形的开端。
治病却用错药,这个形变得有点不走心
有网友认为,陈思媛问题很大:“全程没有一分钟在走心,你再怎么教育也是白搭!” 事实上在以往的《变形计》中,不乏有极端叛逆的孩子,他们比起行为举止相对乖巧的陈思媛来说,脾气不知道要火爆多少。然而这些青少年都能在节目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反倒是不打架不骂人的陈思媛,却油盐不进到让导演组根本无计可施。
但真实是无计可施么?
其实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孩子,导演组更应该选择对症下药,而不是简单的遵循以前的套路,把她丢农村就不管了。虽然也有二次变形的反套路,但同龄人的差距、简单的农活离她原本的生活和追星的执着太过遥远。根本看不到任何根据追星这个群体所做出的任何特殊节目设置。试问在这种完全缺乏理解沟通和互动的情况下,你叫她如何走心,跟谁走心?
如果抛开城乡互换的局限,让她真正做两日明星,天天被粉丝、记者追逐,体验毫无隐私和休息的全天候工作模式时,她还会对明星生活抱有幻想么?
说好的来治追星的瘾,却跟治网瘾治打人一个路数,这次的变形失败得理所当然。
变形容易变心难,启思还得多用脑
《变形计》已经播了十四季,虽然之前也有过一些职业互换、身份互换,但大都还是城市主人公与农村主人公交换生活场景。这种在别人的的世界找自己,在过去的节目来看应该是有效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固化的“变形”模式开始受到众多质疑,短时间一个贫富差距的断崖式转换,是否真的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帮助:“每个孩子的问题都是特殊的,为什么要用一样的模式去对待不同的孩子?”“如今时代已经不是十年前的艰苦年代,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也没有那么大,为什么不用现代人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渴望?”
如今城乡差距已经在逐渐缩小,模式化的被感动,显然已经越来越难以触达观众和主人公们的内心。而对于参与节目的主人公来说,因为十分清楚节目的套路,所以很容易伪装自我。这样一个虚假表象下的交换梗到底还能玩多久?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正如网友们所说的那样,忽略孩子的内心的声音,纯粹追求节目的刺激性,这种方式本来就不可取。
想要真正的给观者以映照,还是要走进人的内心深处,聆听他们真正想要什么。其实我们越来越明白,孩子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大人的问题,或许我们应该尝试着让父母也参与进来,让他们好好体验和反思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让孩子作为父母变形的旁观者,全程感受做父母的心理;又或者让不同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的人加入,给节目带来新生的活力,发挥同理心的价值,为社会带来更多思考的空间。至于那些偏执的问题孩子,节目真的应该好好考虑如何与时俱进,不拘泥于城市与农村的距离,不限定在原有的套路,不期待程序化似的主人公情绪变化和触动套路。先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
变形计,是时候让自己来次变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