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娱乐网讯 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正在热播的《天籁之声》以其在民族音乐上的坚守和创新,开辟了以综艺节目壮文化自信的先河。上周的研讨会上,以喻国明教授为首的学术界更是从文化、艺术、情怀等多方面对节目提出肯定。昨晚(3月2日)播出的第六期《天籁之声》中,诸位音乐人或唱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或用民族乐器挑战摇滚,掀起新一轮的民族音乐传唱狂潮。
图片二:腾格尔
腾格尔倾情献唱《父亲和我》
蒙古族音乐无论曲调还是语言都自带含蓄的忧郁感,腾格尔借助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再次将《父亲和我》这首歌搬上舞台。如果说这首歌曲创作早期是单纯的对父亲的爱戴,那现在的演绎则饱含对女儿深沉的父爱,是更为深切的两代深情。当他的女儿身患重病,他从事业的高峰退隐,用歌声让瘫痪的女儿重新站立,却又不得不面对痛失孩子的现实。时至今日,舞台上,他用独特的嗓音特质将这种父爱更为成熟的表达,又将这份情感的含蓄压抑传达的极为恰切,听之无不动容。
兰斋老师评价这首音乐是用心在唱,唱出永远不变的情感和草原魂。正是民族歌手们有如此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在创新改编民族音乐上才能收放有度,最终使民族音乐进阶国际舞台,脱胎于民族歌曲却又有血脉的滋养。这便是被学术界、乐评界、文化界一致认可的文化自信的根源。
图片三:克尔曼
克尔曼摇滚维族《假行僧》
从新疆走出去的音乐人克尔曼,大学专修民族器乐热瓦甫专业。毕业后带着他最爱的乐器继续走南闯北,也是他对于民族音乐的坚持:“传播新疆音乐文化是我的使命,未来我将把新疆民族音乐的种子洒向世界每一个角落。”崔健的《假行僧》是一首流行摇滚乐,却在克尔曼的演绎中像是他本人的自传。
图片四:阿来
各民族乐器都有浓重的民族色彩,要说十二木卡姆的特色,那就是伴随克尔曼嗓音的共振传递出大漠的沧桑和歌曲中一往直前的自由。“我要从南走到北,也要从白走到黑……”这样的歌词在现代伴奏和民族乐器的交融中迸发了更加强烈的情感张力。这也是音乐总监谭伊哲在节目中所坚持的:各民族音乐融合了,在世界上也能够实现融合。在整个节目组和民族音乐人的努力下,《天籁之声》做出了民族音乐国际化的最大尝试。
图片五:张惠春
民族音乐创新融合,文化自信有序建构,《天籁之声》会继续怎样的文化传承之路?又将有怎样的民族与时尚的碰撞?敬请关注每周四晚21:10东南卫视、每周六晚21:00海峡卫视,《天籁之声》扬我民族之时尚,壮我中华文化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