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再黑一点,脸再白一点,血再红一点,中国内地的惊悚片似乎找到了一条捷径,三分钟尖叫一次,十分钟死一个人,然后以不了了之不知所云的结局提醒观众:故事结束了。
电影《黑月》 剧照
很多导演编剧都在抱怨电影审查机制对惊悚片创作的限制,审查禁区固然在某种程度上捆绑了电影创作,然而却不能成为烂片泛滥的借口,尤其是近年来内地惊悚电影已经成了烂片的代名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剧本创作,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在电影制作中剧本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往往将巧妙的戏剧化冲突与曲折生动的情节作为衡量影片叙事成功的标准——让我们看看“那些年我们一起拍的那些惊悚片”,绝大多数剧本之烂令人瞠目结舌,不仅情节毫无新意所言,叙事如同一杯白开水,一眼见底,更可怕的是毫无逻辑可言,基本上是拼凑成章。对观众来说,其观影体验,就从惊悚成了喜剧,电影院里笑声不断,因为那毫无想象力的剧情,因为那幼稚的情节对白,因为那生硬的表演,因为那“看头知尾”的故事。
电影《黑月》剧照 艾美(王兮)
对于惊悚电影类型来说,最重要的是悬念,悬念,还是悬念!也就是说,“如何讲故事”甚至比“故事”本身更重要。电影《黑月》最为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就在于叙事方式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大胆使用“非线性叙事”(参考《记忆碎片》、《低俗电影》)建构电影情节,造成了巨大的情节张力,并通过别出心裁的叙事创新把扣人心弦的悬念进行到底。影片长度接近100分钟,而前75分钟缜密而扎实的叙事铺垫带来的惊悚气氛与悬念张力始终饱和,直到最后的20分钟才慢慢揭开谜底,让观众在压抑与期待中宣泄了情绪,恍然大悟。
电影《黑月》剧照
非常规的“非线性叙事”不仅只是打碎了故事的原貌,使得一切的悬念与惊悚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更重要的带来新鲜的观影体验。《黑月》的导演曹霁也是这部电影的编剧,据说剧本最早命名为《强夫的蛊惑》,最初的想法是以一只暹罗猫“强夫”的视点来讲故事,剧本共写作了9稿,开机前更名为《黑月》——电影片名《黑月》与影片中的同名惊悚舞剧《黑月》相关,是为经典戏中戏结构——在颠覆传统叙事的同时,电影《黑月》还潜藏着多重视角叙事元素,在经典叙事层面来看,几位主角分别讲述的故事相互矛盾,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如同一场小型的《罗生门》:邪异而变态的情节与毛骨悚然的谎言之下是悬念不断的模糊供词,电影就这样在多重视角的叙事与非线性结构中被解构和重新建构。
如果说《黑月》的故事就像一只正在编织的网,那么影片中的角色犹如蜘蛛与它的猎物,不到最后一根丝勾勒完成,观众无法确定这是否是一个陷阱,猎物是否会成为蜘蛛的晚餐。惊悚,时时刻刻在逼近,不过,巧妙的是,比电影情节本身更惊悚的是令人惊悚的叙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