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内地电影市场进入五一档鏖战,以《记忆大师》《拆弹专家》《春娇救志明》《喜欢你》为首的众多华语新片吹响了“票房冲锋号”。不管最终票房成绩如何,单从影片质量而论,《记忆大师》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台湾导演陈正道保持了三年前《催眠大师》的水准,再度为观众奉献了一部悬念复杂、反转惊人、内容丰富、情感饱满的悬疑惊悚片。五一小长假观看本片,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看点一:科幻设定够新鲜
相对于《催眠大师》大玩超现实魔幻风的特点,《记忆大师》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专门设计了“删除和恢复记忆”这样一个科幻概念来触发剧情、引入悬念,对于观众来说新鲜感是十分强烈的。影片中,黄渤扮演的知名作家因为婚姻破裂,去“记忆大师”公司删除对于妻子的情感记忆,而当他将记忆重新恢复时,却发现一个杀人凶手的记忆进入了他的脑海中,出于正义感,他来到警局报案。
此时,科幻设定进一步增强影片的悬念,根据“记忆大师”公司恢复记忆的流程,刚刚恢复的记忆不会马上全都出现在脑海中,而是会在72小时之内慢慢恢复,所以刚刚恢复记忆的黄渤只能看到碎片化的杂乱信息,而且两起凶杀案相交织,让他和警方只能记忆碎片拼凑的信息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相。此外,72小时的解谜时限不仅增加了影片的紧迫感,也让黄渤扮演的主人公陷入两难抉择中,72小时之内他必须去删除记忆,否则这些记忆就会永远留在他的脑海中,而他一旦这么做了,追捕真凶的线索就会中断,同时,植入他的记忆的真凶对他妻子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他必须找出真凶才能让妻子平安。
不难看出,本片的科幻设定绝非是个噱头,而是同悬念布局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影片的主要看点。
看点二:悬念反转很烧脑
跟《催眠大师》一样,《记忆大师》的悬念设计采用了多层复杂结构,两件凶杀案在黄渤的记忆中交叠出现,一起凶杀案出现了警方没有发现的幕后真凶,而另一起凶杀案和受害者警方却毫不知情,凶手的杀人心态和手法在两起凶杀案中也不尽相同,凶手的身份更是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
随着线索的逐渐深入,黄渤和警方惊觉凶手也许不是“他”而是“她”,随后片中一个女性角色进入观众视野,让人感觉她的身份具有连接两起凶杀案的可能,成为观众心中的“真凶”,而影片此后也一直按照观众的思路推进,直到结尾突然上演了一个惊天大反转,真凶登场彻底颠覆了观众此前对两起凶杀案已有的心理认知,展现出凶杀案隐藏在时间线中的真相,在揭示悬念的同时让观众也看到了影片在悬念上的精妙布局以及真凶的阴谋陷阱。
此外,黄渤扮演的主人公因为受凶手记忆的影响而性格大变,变得更具攻击性和暴力色彩,甚至有了“杀人犯的眼神”,他的“黑化”倾向也让角色发展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渲染了影片的悬疑迷离的氛围。
看点三:婚姻家暴很现实
一部优秀的商业片不仅能给观众提供娱乐,往往还具有折射现实问题、引发观众反思的社会价值,《记忆大师》就是这样的影片。片中的两起凶杀案以及主人公的夫妻关系,都涉及婚姻和家暴问题,无疑不是随意的巧合,而是影片想在此有所表达了。
各种家暴事件近几年时常见诸报纸和网络,引发人们对于相关法律和人性的广泛热议,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记忆大师》则不仅展现出家暴者的残暴与各种丑态,还展现出女性在家暴中的认命和隐忍,让人们看到女性在遭遇家暴时的不作为,也是家暴事件不断发生的原因之一。影片展现这样的女性角色,潜台词无疑是在呼吁广大女性决不能对家暴听之任之,而应该采取“零容忍”的决绝态度,这样才能从自身层面制止家暴。
黄渤和徐静蕾在片中所演绎的中产阶级夫妻的婚姻危机,也引发人们对于婚姻本质的关注。两人一开始准备离婚并非因为情感不合,而是徐静蕾始终无法怀上孩子,两人不堪生子的压力所以才走到离婚这一步。而影片结尾两人回忆起往日甜蜜爱情的点点滴滴,最终选择破镜重圆,也是在告诉观众不要忘了爱情和婚姻的本质就是两人幸福地相处,不要因为生子问题而扭曲了婚姻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