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呈现出伞兵作战的特色,我们剧组先后转战河南,云南,而且在云南寻甸的拍摄基地搭建了伞兵基地,而剧组在拍摄之前,特别利用两位伞兵出身的演员杨骏和孙伟训练戏里的演员,这种特殊训练也在最大限度地让演员进入角色,以免在观众面前露怯。而主演蒲巴甲为了更快地进入角色,更是忍受刚刚做完手术的痛苦,冒险完成了这次特训。
剧中,不仅有大量伞兵升空、空投、地面实战的镜头,更首次对外揭秘了战时伞兵选拔、训练的过程。因为首批征召的中国伞兵几乎主要都是西迁至贵州、云南、四川的大学知识青年。在伞兵基地里,他们遭受的是美式魔鬼训练:高强度仰卧起坐、扛着笨重汽油桶折返跑、分组厮杀、夺取胸章优胜劣汰……该剧在地面频道播出后,广受好评,有观众表示:“看《第一伞兵队》的感觉五个字可以概括:新、酷、逗、苦、惨。”连主演蒲巴甲都直言,“《第一伞兵队》是我从艺生涯中最艰难、最刺激、最过瘾的一次拍摄体验。”
拍摄时历经磨难,在人们眼中,云南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地方,但是我们在云南寻甸拍摄时赶上了四场大雪,严重影响了拍摄进度,也因为大雪,李立群老师的飞机降落不下来,拍摄计划一改再改,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我们挺过来了。
目前社会上,有一些媒体人唱衰抗战戏,以“抗战雷剧,抗日神剧”居多来否定抗战戏,好像一拍抗战戏就是死路一条似的,但是我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抗战戏拍的不是多了,而是拍少了,而是如何拍出不一样的故事的问题”。我为什么要拍抗战戏,是因为我是一个湖南人,也许是湖湘文化的熏陶,从小就崇文尚武,1989年高考落榜之后,也曾报名参军,最后还是与军人擦肩而过,但是骨子里的那份军人情结没有丢。小时候喜欢历史,尤其是民国那段历史,读书时对民国传奇民国军事的书也是天生有点偏爱。纵观历史,汉文化缺乏血性,缺乏狼性,而抗日战争是最能展现中华民族血性的时期,那个年代英雄辈出,而我们现在的观众对那些英雄基本上淡忘了,我们的南岳忠烈祠门可罗雀,而日本人的靖国神社却是热闹非凡,所以我觉得抗战戏不是拍多了,而是拍得不够,我会继续把抗战大戏拍摄到底,忘战必危,唤醒国人对英雄那份久违了的崇敬!
也许是书读多了,看到的故事也多,选择也就更多,加之之前做影视记者,与影视公司打交道多,对市场相对比较熟,所以对题材的选择自然有我独到的见解。《勇士之城》如此,《第一伞兵队》亦如此!----是为我的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