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恐十白是所有省会城市里,名人故居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了。这个很容易理解,本来江浙就是出各类优秀人才的地方,这些人,一生中都有很重要的时期在这里度过。二三十年代,上海一直是仅次于北京的文化中心,而杭州就是上海的后花园。和上海相比,这里更加宁静太平,适宜人居住,加之国立艺专的成立,云集了当时中国几乎所有的美术人才,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那么多一流美术家的故居和纪念馆。
至于其他各路英豪,都在杭州置办房产,道理也很简单:你看看地产新闻说的,杭州房产的涨价速度全国前三甲。为什么呢?你去温州、台州、湖州,其他浙江经济发达地区去问问,有多少人的梦想就是等咱有了钱,去西湖边上买个房子。古人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杭州谁不爱?杭州很多名人故居值得你去看、去了解。认识不同的人生,是天秤座很有兴趣去做的一件事情。
秋水山庄
秋水本来是一个沈姓女子的名字,晚清上海滩的一个风尘女子。其深得两江总督端方手下爱将陶骏保宠爱,后陶被革命党人所杀,留下巨额资产给沈氏。后来沈氏携巨资投靠了当时的报业才子史量才,并协助其成为《申报》的所有者。后来《申报》经史量才之手,获得巨大的成功。为感念爱妻的帮助,也因为他们都喜欢西湖,史量才于1920年,在邻近新新饭店的地皮上,仿照传说中恰红院的格局,修建
了有小溪、回廊、和花草的山庄,以“秋水”命名,夫妇二人常在此双宿双栖,以为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生活。
直到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为他的报纸作了最后一次贡献——被军统特务暗杀成为次日报纸的头条新闻。自此,沈秋水万念俱灰,也不忍继续住在这个留下太多回忆的地方,把秋水山庄捐赠给了慈机构,自己郁郁独居,直到22年后孤独谢世。秋水山庄,为杭州城留下了柳如是和钱谦益那样的一段古代爱情传奇。
马一浮故居
在苏堤南端的花港公园内,有一栋安静的小楼人称蒋庄,是马一浮故居。现在的人知道马一浮的恐怕不多,但是,在他生活的年代,马先生一直是公认的读书人里的读书人。他饱读中国传统诗书,又精通英、法、德、日、西班牙语,是传说的中国读德文原著《资本论》的第一人,他也广泛涉猎亚里士多德、但丁、达尔文、黑格尔等人的原著,同时,中外一些小说杂记他也不肯割爱。他生前的挚友弘一法师说到他的学问,打了一个著名的比方: “如果有一个人,生下来就读书,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到了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书仍然赶不上马先生。”那只有老天才知道马先生的书是怎么读的了。[!--empirenews.page--]
马先生出生于1883年,于1967年去世,他的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经历了满清、民国和1949年之后的沧海巨变。但是,他自己一直是西湖边的一介读书人。蒋庄现在是马一浮纪念馆,自1950年至文革初期忧患之中患病辞世,马先生一直住在这里。馆内分生平、诗学、书法和书房四部分,以实物、图片、手稿和文献资料,介绍马 一 浮的生平事迹。看这些东西其实是很悲凉的,想起一句诗: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可是还是不妥,因为这是李白送给孟浩然的,凡夫俗子如你我,怎么对马先生这样的人说得出李白表扬孟夫子的话呢?
俞樾故居
从香格里拉酒店对面的西泠桥上孤山,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就是大名鼎鼎的俞园。
俞樾(1 821——1 90 7年)字荫甫,晚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185 0年)进士,咸丰二年(1852年)授翰林院编修。咸丰五年出任河南学政,后为御史曹泽所劾,罢官归。先后主讲吴县紫阳书院及杭州诂经精舍、上海求志书院,致力于学术研究,为一时朴学之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再任翰林院编修。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907年2月5日)因病卒。
俞樾一生著述宏富,有传奇《骊山传》、《梓潼传》二种,杂剧《老圆》一种传世,他是公认的整个清朝最有学问的人之一,巧的是,他又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位状元。光绪四年(1878年),他的弟子集资为他建造了这座小楼,取名小曲园,但后人更喜欢叫它俞园。俞樾的
曾孙、著名红学家俞平伯亦曾在这里生活过。
黄宾虹纪念室
从岳坟的北面一条清净的小路往栖霞岭去,走过三五百米,左手边一个小院落,就是中国近代山水画家黄宾虹先生83岁时来杭执教时的住所,直到90岁高龄在杭州谢世。建筑为两层灰砖小楼,中间院子里有黄老先生的半身雕塑,深得神韵。住在这里的晚年,宾虹先生还经常前往栖霞岭、孤山、玉泉、灵隐、天竺等处写生,一直到去世的当年,宾虹先生都有佳作问世。此处现为“黄宾虹纪念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