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社会关注>新闻事件>正文

香港老人康养新选项

2023-08-15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京百家 点击:

分享到:

入住广州南沙区养老院的老人们相互交谈。(视觉中国)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燕东海 崔瑾玥】“等我到了退休的年纪,不需要在香港工作的时候,我会选择到内地居住养老。这是我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规划。”香港安老服务协会主席陈志育1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他看来,相对香港而言,内地从居住环境、商业配套、旅游文娱资源以及消费水平等多个方面都有相对优势,在这里生活能够“提升老年生活质量”。

粤港澳三地正携手推动打造大湾区的“跨境养老”模式。近期,距离香港仅35分钟高铁车程的广州市南沙区已成试点区,向港澳老年人开放养老机构床位,平均轮候入住时间25个工作日,港澳老年人入住享受与南沙区户籍老年人同等普惠的价格,仅需每月两千余元人民币。“跨境养老”正在为香港人提供养老新选项。

大湾区的“康养密码”

孙家俊是一家位于广东的一线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所工作的泰康之家·粤园养老社区近年间先后接待了20多位香港老人。“在这些香港老人中,50%左右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还有50%是早年间从内地去香港工作后入籍,退休后选择返乡在粤园养老。”

孙家俊告诉记者,“根据我们的接触了解,香港老人选择大湾区养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他们曾在内地工作生活过,或目前有子女及家人在广州居住。还有一个越来越普遍的原因,就是像我们这样大型养老社区,在居住环境及硬件设施方面更有吸引力。”

距离优势及交通情况也成为更多老人开始考虑大湾区的因素。孙家俊表示,老人可以乘坐高铁、轮船以及私人包车等往来香港,“轻松实现当天往返”。而近期成为试点的广东南沙区,则在地理上离香港更近、往返更便利。

在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候鸟式养老冬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报告中,广州是位列前三的养老宜居城市,在气候条件、医疗条件、人文景观等方面体现出较强的综合优势。“其实在大湾区所涵盖的多个城市中,每个城市都有其吸引人之处。”陈志育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很多香港老人都会考虑以“旅居”的形式安排老年生活。一直以来都有港人在深圳、东莞、惠州、中山、珠海等城市购买房产,时不时来内地居住,“随着对周边环境的熟悉和认可,今后来大湾区落脚养老也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席恒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优质的养老社区不仅对居住环境有要求,对人力及服务也需求较大。内地在这三方面有成本上的优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香港居民在内地也能享受“同城化”的待遇。

“痛点”正在解决

《环球时报》记者在对香港居民的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香港政府经营的养老院数量较少,大部分为私营,两者费用差别较大。私立养老院不需要等待,但费用较高。梁小姐的父母选择入住私立养老院,每人每月的入住费用1.5万港元,“父母两人合住在一个带洗手间的房间,每月开销要3万多。”公立养老院费用一般会在5000港元以下,虽然价格低,但需要通过社工申请轮候,而各区轮候时间有所不同。此前平均轮候时间大约为3年。张小姐的婆婆则在申请等待了2年之后,终于在今年年初入住。由于费用和时间成本,很多老人只能选择在家养老、甚至独居养老。

相比在香港本地入住养老机构,尽管香港居民普遍认同“北上养老”无需等待,从成本及环境方面均有优势。但很多本土港人也坦言,如果不是在内地有亲人,做出“北上养老”的选择并不容易。

严仰是一家大型康养投资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员,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今年年初开始,他就开始频繁出差香港、广州、深圳等地,针对建立养老社区、承接香港老人跨境养老的业务开展调研。在严仰看来,医疗对接是吸引香港老人北上的主要顾虑,“目前香港和内地暂不能实现跨境医保结算,香港方面给在广东养老的香港老人发放的医疗劵额度不高,且只能在内地港资医院就医,保障水平远低于在香港当地医保结算。香港与内地在医疗标准方面也存在差异。”

而在陈志育看来,医疗的难题逐步正在化解。“在老人的就医需求中,因慢性病需长期看诊、用药占很大比例,远程医疗可以提供支持。”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商业保险也可作为社保跨境结算的一个有效补充方案。最重要的是,在两地合作下,大湾区的医疗机构和养老场所正不断获得香港老人的认可。“我们在鼓励更多港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来到大湾区,在向大湾区输送‘港式经验’的同时,也能服务到更多两地老人。”

近年来,针对港澳人士北上养老,大湾区从政策端也多有发力。2022年8月,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2022—2026年)》,提出“300服务评价标准子体系”,重点突出监管职能,推动养老机构大湾区养老服务标准的对接。在2023年广州市民政工作会议中,支持南沙区在跨境养老方面率先探索再次成为重要议题。会议提出,将提供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养老的举措,例如老年人优待卡、免费健康体检、医养结合与失能老年人评估指导等。

“跨境养老”有多大市场

大湾区的“跨境养老”有多大市场?陈志育向《环球时报》记者做了一个推算:目前在广东长期居住的香港籍老人约有9万,其中领取“长者津贴”的人数在2.3万,“根据估算,这其中5%有入驻养老机构的需求——约有五六千人。必须要认识到的是,这仅是当前已居住在大湾区的老人养老需求。随着‘港式养老服务’的引进与内地养老机构的不断成熟完善,更多港人会不断认可大湾区养老产业,这才是行业真正的风口。”对此,另一位深耕广东地区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各方条件不断成熟的前提下,“跨境养老”的需求规模有望达到10万—20万人。

大湾区推行“跨境养老”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大致为“9073”格局。“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严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前国内的商业养老市场整体处于规模化初期,发展速度慢于老龄化进程,产业发展亟需政府、社会以及从业者等各方主体共同推动。

Copyright © 2021-2024 JINGBAIJIA.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京ICP备170009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