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委员潘江雪 受访者 供图
在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社会背景下,已有老年人面临“遗产无处捐,大爱难传承”的困境。
对此,上海市政协委员潘江雪呼吁:“推动上海高水平‘金融+公益’复合型人才建设,以‘金融+公益’的方式,激发社会基层‘金融向善’的活力。”
稍早前,潘江雪对上海“金融向善”现状、面临困难以及发展瓶颈进行专题调研。调研发现,上海“金融+公益”创新领域未来的就业空间很大。
以慈善信托为例,目前上海备案23单,仅占全国的3.2%。其次,上海作为中国人才高地,金融、公益等单赛道人才充足。截至2020年末,上海市金融持牌机构1600家,从业人员47万人,全市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超过1.7万个,从业人员超42万人。
潘江雪表示,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上海常住人口2487万,社会组织从业占比1.69%,“我们总量偏低,公益和金融两个领域的复合人才稀缺。”
她说,曾有位102岁的老人要捐赠整整57件(套)珠宝,要完成整个捐赠,需要公证、清点、鉴定、保管、清洗、估价、慈善拍卖、善款规划与执行、反馈等多道程序,“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过程,需要专业的人才完成。”
“上海需要建设相应的政策与人才环境,优化、推动高捐赠创新,以将这些慈善资源留在国内。”潘江雪说。
为此,潘江雪建议,第一,要树立上海的“金融向善”的品牌。引领长三角地区先富人群有效、积极地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第二,在政策上,加快慈善信托优惠政策落地。发挥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政策优势,允许慈善信托在浦东新区民政局备案,健全完善慈善信托双受托机制,在浦东试点慈善信托直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在人才上,加强对于金融慈善服务专业人才的统筹及激励措施。打造一批“金融慈善顾问”专业队伍,以整合财税、法律、慈善公益等架构设计,以较高品质服务高净值人群,增强对他们的公益向善理念引导,更多地将捐赠人的爱心和价值传承留在上海,提高上海市在第三次分配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