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诉她,我很感谢她,因为她滑到女子历史的最高水平。”谷爱凌在赛后透露了她们的对话,“是她的成功才促成了我的1620,我希望和她分享胜利的喜悦,我想告诉她,金牌的一部分也属于她。”
一个微小的举动,透出了谷爱凌的“王者”气度,也真切地诠释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的价值观——卓越,尊重和友谊。
女孩
“我其实是一个非常正常的18岁女孩,比完赛了之后,我就想给奶奶打个电话,然后看看家里的猫的情况,然后可能打打游戏,吃吃巧克力什么的。”
当近百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记者都久久守候在混合采访区里,试图从这位冬奥会历史第一位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得主口中“挖出”一点特别的故事时,谷爱凌的一段段耿直的回答却提醒着现场的每一位历史见证者——她还只是个18岁的高中毕业生。
只不过,谷爱凌的这18年,过得太不一样。
2003年9月3日,谷爱凌出生在美国旧金山。2006年,也就是她3岁的时候,谷爱凌就已经穿着厚厚的衣服开始滑雪了。
9岁,她就显露出了顶级职业滑雪运动员的天赋,加入专业滑雪训练队,并在第二年的美国青少年滑雪比赛中拿到总排名第一。
14岁,谷爱凌已经获得了50块成年和青少年滑雪金牌。高中阶段,她用了三年时间成为圣弗朗西斯科大学高中第一个提前毕业的学生,然后开启了两年职业滑雪选手的生活。
其间,她还在满分1600分的SAT考试中取得了1580分,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同期,她还是一位模特,出入于各种时尚活动。
学霸谷爱凌。
光凭这样一份履历,就很难将谷爱凌和“正常女孩”联系到一块。社交网络上,几乎每一篇有关谷爱凌的文章都会出现“天才”“学霸”和“女神”这样的头衔,而在首钢滑雪大跳台下的混合采访区里,甚至有一位记者问道,“你是如何看待自己成为了一名国际巨星的?”
“国际巨星?”谷爱凌不可思议地重复了这四个字,然后跟上尴尬却又不失礼貌的微笑,“我可从来不敢想这件事情。”
“那是不是你妈妈对你的要求,对你有很重要的影响,让你变得像现在这么优秀?”一位外国记者立刻追问。
事实上,这些年,有关谷爱凌的报道里,她的妈妈谷燕一直是以“虎妈”的形象示人。在一部谷爱凌的纪录片中,就连她的教练都说,谷燕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虎妈”。但在谷爱凌眼中,妈妈的形象并非如此。
“我妈妈绝对不是一个‘虎妈’,她在我的童年时候就一直陪着我,到处陪我训练和比赛,现在她更像我的朋友。”谷爱凌赶忙辩解。
“我特别喜欢滑雪,所以我就把它做成了职业;我特别喜欢时尚,所以我也把它做成职业;然后我特别喜欢上课,所以我坚持去上课,我也会和其他普通孩子一样去补习班……”
用谷爱凌自己的话说,她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天才”和“被逼着做”,而是出于她的热爱和努力。
“这是真的。”
在赢下自己职业生涯首个金牌的这一天,谷爱凌只要在讲出一些自己感觉“有可能颠覆外界看法”的话时,她就要说上几遍这句话来作为开场白。
“其实我付出了非常多,我提前一年毕业,所以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训练,我花8-10个小时拍完模特的照片之后,我还会坚持去健身房训练两个小时,我还会坚持每周跑一个半马,这些都是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才会在关键时刻相信我自己,相信我可以成功。”
在谷爱凌的口中,她所有的惊人成就,其实都只是一个普通女孩不停努力故事的注脚。但要怎么努力才能在生活中和竞技赛场上同时走上巅峰?
“每天保证睡10个小时,吃好睡好。”谷爱凌的答案有时候只能让听者更加感叹她与别人的不同,
“然后就是做一件事用100%去投入,不要想其他的,然后把它做到最好。”
偶像
从赛后混合采访到新闻发布会结束接近两个小时里,谷爱凌也确实显露过几次“北京大妞的傻气”。
她会在采访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转换话题,指着一位记者的手机说道,“您手机上那张猫的照片太可爱了,就像我的猫一样”。
然后她就一下打开了关于猫的话题,“我也有一只橘色的猫,长得也这样可爱,它是一只上海猫,是我从上海收养的。”
她也会在记者提问她关于“赛后希望吃什么北京小吃”的时候,流露出一种渴望的表情,“您和我说这么多吃的,我现在太饿了,还没有吃东西呢。”
她还会在记者说起她手中的“金墩墩”时情不自禁地露出一丝少女的小虚荣,“听说这个(冰墩墩)现在特别珍贵,我可要好好保护它。”
谷爱凌跑步训练。
不过,当她遇到那些严肃甚至是刁钻的问题时,谷爱凌又可以立刻展现与年龄丝毫不符的成熟。
就在决赛结束后的整个采访过程中,至少有超过5位外国记者以不同的方式向谷爱凌提出关于“为什么选择为中国出战奥运会”“如何平衡在中国的生活和在美国的生活”等问题。
谷爱凌每一次都得体、耐心地回答记者的问题。
“我的美国朋友他们告诉我,‘我们认为你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而且能够帮助这项运动在世界上传播得更广’。”
谷爱凌并没有回避美国记者的问题,她也感谢了在美国成长和学习的经历,“美国队的教练和工作人员都希望我能利用体育去联结更多的不同团体和国家,而不是去做一些消极的事情。”
用谷爱凌的话说,正是她在中国和美国都经历的成长过程,造就了现在这样的她。而这种文化上的兼收并蓄,也让谷爱凌变得更加不同。
谷爱凌架起了中国和欧美运动员的桥梁。
就在等待谷爱凌采访结束的那段时间,妈妈谷燕和休息室里的每个人说了一段谷爱凌信奉的“中国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