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轰“声音”】
中国的好声音,不应是模仿国外的流行音乐!
【再轰“选秀”】
我对现在音乐选秀节目最大的意见是,没有真正好的作品。
9月14日晚,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的“民歌选秀”大赛,最后一场全国总决赛,恰巧与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是同时段播出。以演唱《忐忑》被网友们熟知的龚琳娜,应邀担任明星评委和助唱。
当晚,她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独家采访,并对好声音提出了不同看法。
她有异议仍是模仿没创新
2011年初,一首《忐忑》一夜走红。王菲、杜汶泽、郭德纲、梁静茹等知名艺人纷纷模仿,连赵本山也不例外。
9月14日晚,华西都市报记者面对面采访龚琳娜,她干练、热情,直爽,说话直来直去。
华西都市报记者问:“你认为什么才是中国的好声音?”
龚琳娜快人快语,直接开炮:“我认为中国的好声音,绝对不是模仿西方的声音。《中国好声音》有的选手,仍然是在模仿西方的声音,在演唱歌曲,没有创新。一定是有特色的声音,才会成为中国的好声音。这是我的理解。”
龚琳娜解释:“好声音应该要有民族文化的根基。中国的好声音,应是遍布在中国东西南北的民歌、各种地方戏曲的不同行当、不同方言、不同流派之中,他们姿态万千、音色万种。你听过秦腔、碗碗腔、梆子腔、皮黄腔吗?你了解东北民歌、陕北民歌和西南民歌、江南民歌吗?从南方的细腻委婉到西北的粗犷豪放,从汉语的声腔到少数民族各种语言的音韵,太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太多人文历史的积淀。这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永远不能抛弃的,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声音。”
龚琳娜遗憾表示:“自己的声音应该是内心的反映。没有自身文化根基的纯粹模仿和拷贝的声音,技术含量再高、商业价值再大,也会是昙花一现的潮流,不是好声音的反映。”
她的担忧民族音乐被消失
在14日晚的“一声所爱”的现场助唱节目中,龚琳娜还从贵州老家浩浩荡荡地带来了10个人的音乐团队,他们载歌载舞,引发高晓松大声叫好。
龚琳娜眉飞色舞一一介绍:“这是我从家乡贵州原生态歌手里挑出来的。如何保持他们原生态的音色和演唱技巧、又能唱各种现代的歌曲,这是我和老锣当前要做的大事情。”
龚琳娜口中的老锣,就是她的德籍丈夫,比龚琳娜大9岁,他10岁开始学习巴伐利亚筝,1988年考入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93年到中国学习古琴,并且还用自己的奖学金组建了一个乐队“高山流水”。
“比如我和‘大白嗓’成员,最新演唱的歌曲《山中问答》,是我老公给我写的一首原创作品,歌很有张力,有一种野性。同时在我的演唱技巧上,我运用了像秦腔一样的唱法,也运用了彝族、苗族那种飞歌高腔的唱法,你听了一定会感觉它很爽,它离你很近。”
对于现在歌坛现状,龚琳娜也表示了自己极大的担忧。“我是民歌手,心里也急。现在很多流行歌曲都是模仿西方的多,特别是作曲手法上。而民族音乐、民族的原创好歌,越来越稀缺,我真担心民族音乐被消失。现在专业作曲的人,他们学的全部是西方的作曲技巧,慢慢就丢掉了我们自己民间的旋律,写出来的旋律也非常西洋化。”
“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个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大家追求得太快了,太浮躁了,创作中能有几个人真正下乡去采风,去研究戏曲呢?其实你们知道,中国音乐有巨大的宝藏。这个宝藏是什么?是我们的戏曲、民歌,包括古代的文人音乐,而且我们这些宝藏是免费的。我要从里面一点点地抠出来、挖出来,一辈子都学不完。所以我对现在音乐选秀节目最大的意见是,没有真正好的作品。”
她的志向特别想当刘三姐
龚琳娜2000年参加央视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曾荣获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今后有什么想法呢?她爽朗地回答说:“我特别想当刘三姐。刘三姐就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精神。我想像她一样用歌声带着人们去找自由,再找到自我,追求幸福的生活。黄婉秋老师主演的老版本电影《刘三姐》拍得最好,我一直有拍一部音乐电影的理想,能够达到像《刘三姐》那种时代影响力的电影,就会感到非常幸福。”
龚琳娜正在张罗“做专场”,下个月就要去海南了,希望之后能在全国做巡演。至于曲目,包括“神曲”《忐忑》,“我还唱了很多像《静夜思》、《山鬼》、《庭院深山》这样根据古典诗词改编的歌。”